位置提示:评论>>文教体娱
课本如此“换血”保证不“贫血”?
2010-06-27 17:35  来源:青年周末 选择字号:   

 

语文教材“大换血”没有问题,但起码应该保证新旧“血液”不能出现排异反应

8月16日《青年周末》报道,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掉《孔雀东南飞》。同时,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如《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等则淡出视野。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密切关注着北京语文课本的“换血”,因为目前各地都在进行语文课改,北京语文课本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其他地方的模本。但在看了北京版语文编委的介绍,尤其是该版语文课本对有些传统篇目的处置,笔者颇感失望。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编辑时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编辑理念,或注重文化传承,或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或注重语文知识的灌输等等。反观北京语文教材的编辑理念,却只有两个字:求新。用编委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比北京此前通用的‘人教版’教材还要新”。

本来,编辑教材求新不是缺点,但如果把求新作为唯一的理念,仅仅为了求新而求新,难免会剑走偏锋。就拿公众普遍质疑的《雪山飞狐》取代《阿Q正传》来说吧,不能说《雪山飞狐》选入教材没有意义,但《阿Q正传》为何就非得被替代?从小说的内涵到要素组成,《阿Q正传》都算得上是文学作品的上上之选,何况,鲁迅的这部作品也不像其他杂文作品那样令学生感觉晦涩难懂,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于该作品还是相当认同的。

而且,北京教材编委去掉《阿Q正传》,好像也没有拿出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倒是《雪山飞狐》的选入颇具戏剧性——67岁的北京版语文教材某主编亲自推荐了《雪山飞狐》片段,而某编委介绍说该老师“可是金庸的‘粉丝’”。仅仅因为自己是金庸迷,就选入了金庸的作品,就因此而取代了鲁迅的《阿Q正传》,如此“换血”焉能让人心服?

为求新而撤换传统名篇的做法,在北京新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孔雀东南飞》被撤换,是因为这篇作品“表现了对封建家长专制的反抗”,言外之意是说作品的思想意义有些陈旧;选入《红楼梦》中的《龄官划蔷》,弃用《林黛玉进贾府》,也是为了体现新旧有别……

语文教材“大换血”没有问题,但起码应该保证新旧“血液”不能出现排异反应,不能为“换血”而“换血”,否则,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而言则是一种遗憾。更何况,我国传统母语教学目前最急需的是“造血”和“输血”,如此在求新求异的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材“大换血”,到头来谁能保证不“贫血”?

责任编辑: 宋立军
相关新闻: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