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路桥费”听证会 越来越像“误判”的裁判
河北新闻网
2010-07-02 21:15
来源: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6月26日上午,武汉市召开“贷款建设城市道路桥梁隧道 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听证会”,19名听证代表 就“六桥一隧一路”ETC(不停车收费系统)收费方案进行了讨论。这是场涨价听证,然而,听证会上却只有一名代表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余18名代表象被编了程序,一致表示同意或“原则同意”。(6月28日《广州日报》)

    从听证结果看,意见高度统一,涨价,“必须的”。这将让武汉车主的路桥费负担增加1.5倍。听证会鲜见反对意见,似乎演变成为听证会的“属性”。洛阳水价听证会17人赞成1人反对,有人戏称洛阳水价“被听证”……路桥费也“被听证”了。“通过”听证,涨价就是“合法合规”,符合程序,名正言顺。

    我国听证会制度产生于九十年代初,1996年《行政处罚法》将听证会制度纳入行政执法程序以后,听证会开始在全国普及。有专业人士认为,从现在民主法制来看,听证会有利于公众向政府的决策提出意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制定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落实政策的可操作性,已经成为现代决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目前听证会制度尚未完善,存在较多问题。“逢听必涨”,听证会差不多沦为“听涨会”。

    正在酣战的世界杯,“误判”一直困扰着比赛。27日,英格兰对阵德国。半米,一码,或者两英尺,都是可以形容英格兰球员兰帕德吊射越过球门线距离的词语,但在乌拉圭籍主裁拉里昂达和他的助手、边裁保罗•方迪诺的执法下,这个100%的进球却惨遭扼杀。误判,严重误判。球场上“误判”影响比赛的公平正义。异化为“听涨会”的听证会,越来越像“误判”的裁判,正在危害社会的公平正义。

    制度“差之毫厘”,听证“谬以千里”。有关人士认为:听证会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表达机制,一个充分表达民意的场合,贴近民生的民主制度。但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执行制度上的“误判”,让这项制度饱受“煎熬”。制度的漏洞,让听证会的“民主功能”、“科学决策功能”、“公平正义功能”大大减弱。这些制度性弊端、制度性漏洞,导致相当多的听证效果“谬以千里”,事与愿违。如果不及时“改判”,就会发展成损害公平正义的“黑哨”。堵塞制度性漏洞,让听证制度“不差毫厘”,进而,为民主法制建设快马加鞭。    王旭东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