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在京扩招的傲慢与偏见
河北新闻网
2010-07-15 16:39
来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北京大学在北京的高考录取工作日前结束,北大在京实际录取人数比计划招生人数增加了112人,扩招比例超过40%。北大招办解释,如此大比例扩招是因为北京考生报考踊跃而且生源质量非常优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713日、《京华时报》712)

 

    在高考录取工作中,高校临时调剂招生名额很常见,但在某地如此大比例扩招却很少见。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考生上名牌大学比较容易、一些“全国名牌大学”几乎变成“地方名牌大学”、教育部多次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压缩本地招生名额的背景下,北大在京大幅扩招显得尤为扎眼。可以肯定,北大此举除了能让北京考生高兴外,全国其他地方的考生及家长都会不高兴。

 

    北大在京大幅扩招的理由是“北京考生报考踊跃”且“生源质量非常优秀”。前一个理由根本不是理由,因为外地考生报考北大同样很踊跃,准确地说是更加踊跃,在那些偏远贫困地区,一名考生考上北大可以轰动一个甚至几个县,一个北大招生名额往往寄托着成千上万学子的梦想,他们眼巴巴地企盼北大多赐予一个招生名额。北京“生源质量非常优秀”这个理由同样站不住脚:北京高考是单独命题,其录取分数线及考生成绩与其他地方没有可比性,北大招生工作并没有面试环节,同样只是看高考分数,凭什么认定北京的生源质量比其他地方优秀呢?

 

    当然,北京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搞得比较好,北京考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上比较高,这似乎能够成为北大在京扩招的一个理由。可是,考生的“素质”究竟指什么?笔者想起了北大校长周其凤去年11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学生的素质要全面考量,“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在比较弱势的群体中成长起来,他们更知道尊重别人,更能吃苦,更知道感恩,这是比会背一些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更高的素质。”周校长这番话说得深刻而大气,考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指文体特长、见识谈吐,还应该包括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等软指标,我们不能仅以城里人的标准去衡量农村考生的素质,正如不能仅以农村人的眼光去衡量城市学生的素质。问题是,周校长话说得这样漂亮,能否将之落实到北大的招生行动中?北大在分配招生名额时,能否以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农村考生的素质以及其他地方的生源质量?

 

    北大是中国一流高等学府,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北大等名牌高校理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均衡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方面作出努力。目前我国名牌高校里城市学生的比例高达80%,农村学生的比例仅为20%,这个问题为国家总理温家宝所关注、所忧虑。即使农村考生的综合素质果真比城市考生差一些,也是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分享了较少的教育资源所致,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已经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为了弥补这种不公平,高校招生应当努力向农村考生倾斜、向落后地区倾斜,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反其道而行之只会进一步加剧教育不公,使得中西部省区的基础教育陷入恶性循环:这些地区的学生越是难以考上重点大学,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就越低,家长支持孩子上学的热情、孩子自己对上学的兴趣也会递减,“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教育差距和教育不公进一步加剧……面对如此恶性循环,我们的名牌高等学府又将情何以堪?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