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在东扩”,经典在被抛弃
河北新闻网
2010-07-26 15:5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80后写手“六铃使者”的新作《揭秘取经门》博尽了网友的眼球。在这本书中,“六铃使者”极尽天马行空之能,带着许多鬼灵精怪的疑惑去认识和理解《西游记》,并由此重新解读了故事情节。作者认为“取经的真实含义是佛祖为了东扩而和玉帝的一场谈判”,而在西天路上,孙悟空之所以老斗不过妖精,是因为后者不仅武艺高强,还有生化武器,比如阴阳二气瓶,羊脂玉净瓶等,而悟空仅有一根金箍棒。(《潇湘晨报》7月22日)

 

    古人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今人却是“破釜沉舟”,颇有“不解构到底非‘作家’”的“勇气”。当你看到《西游记》中的“取经”被戏谑为“取经的真实含义是佛祖为了东扩而和玉帝的一场谈判”时,你还能说什么呢?还有话说吗?这难道不是“语不死人”也要“惊死人”吗?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能为大众和社会中的个体重构精神家园,缓解人们信仰焦虑和思想荒芜的危机,找回存在的本真意义,使人诗意地栖居。但是,“佛祖的东扩”说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事实上,当这样的解构场景出现公众面前时,笔者以为,这已经根本不是什么“创意阅读”,甚至离原本的“恶搞”也有一段距离,而是成了赤裸裸的经典颠覆,而在颠覆快感的裹胁下,作者追逐的只剩下了利益的喧嚣,而没有经典的敬畏。也就是说,隐藏在恶意解构背后的是对市场的畸形膜拜,与之相伴随的是经典的尊严一点点被我们抛弃了。但是,当一个社会连经典的尊严也不能给予守护时,我们能奢谈诗意的生存呢?

 

    “佛祖在东扩”说,竟然成了“经典”被抛弃命运的写照。对此,谁该反思之?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已经被纳入整个社会的消费系统,公众会更多地倾向于将文学经典也作为商品的一次性消费,而忽略对其意义的历史性发掘,使得经典也遭遇时尚一般转瞬即逝的命运。当“取经”被异化成“佛祖在东扩”时,《西游记》不就是作为一次性消费品的命运而出现的吗?

 

    只是在经典被一遍又一遍的过滤,经典的文化被一次次的解构过程中,守护经典的底线在那里?这真的可以忽略吗?被遮蔽的经典命运真的可以熟视无睹吗?

 

    放大视野的话,可以发现,当后殖民主义把西方文学经典批判得体无完肤,当女性主义理论把男权话语解构得空荡无存,当权力话语把“红色经典”剖析得“面目狰狞”,我们岂不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文学虚无主义之中,今天,我们到哪里去寻找精神的皈依?

 

    其实,就笔者的观点,在今天这个消费社会里,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重提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当这个时代越来越崇尚实在的物质,越来越远离精神的家园,经典却能维护我们的纯真,给个体带来希望。身处世俗化、物质化和现代化浪潮中的人们或许可以没有舞厅和酒吧的点缀,但是,不能没有经典的滋润。正是在这个立场上,我们不能冷漠对待“佛祖在东扩”,“经典”在被抛弃的尴尬。

 

    “佛祖在东扩”,“经典”在被抛弃的背后,是作家的身份地位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的真实写照。作家变成了为市场而写作,为迎合读者的口味而写作,作家的“寄主”地位变成了“寄生”地位。作家已经成了市场经济时代向读者献媚的乞食者。这是隐藏在“佛祖东扩”背后的重要诱因。

 

    颠覆的快感让经典的尊严“一退再退”,已经到了不得不厘清和警惕的时候了!(河南 朱四倍)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