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上的志愿服务让爱心尴尬
河北新闻网
2010-08-03 11:09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6月底,云南屏边县徐屏友谊中学所有的学校都放假了,学生正盘算着暑假怎么过。714日,东北师范大学的22名学生在得到企业的赞助后来到学校,准备组织学生补课。通过上街挂布标、到学生家中家访,勉强招到140名学生。但是,开学一个星期后,有的学生帮家人干活不来了,有的家长反对不来了,有的出去玩了,加之国家明文规定不得组织学生假期补课,这份爱心支教活动陷入了尴尬。

    这则消息表明,现实中,实实在在存在无学生可支把学生请来接受、配合支教被支教尴尬。这种尴尬所暴露的,是基本的教育常识缺乏,以及当前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其实,只要略微分析,安排大学生假期支教,如果仅限于去给农村学生上课,就很不现实——大学生是有空了,可是农村学校不可能等着大学生去支教而不放假,专门为配合大学生去支教而安排补课,更是荒唐。可这不现实的事却硬要被大学做成现实,可见在志愿者服务方面的急火攻心、急功近利。

    诚然,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也有助于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然而,集中安排在假期、双休日的志愿者活动,本就是方便大学生,而不方便志愿服务对象的。据笔者所知,在发达国家大学里,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是大学生自己自发组织、参与的,有的就是放弃一年的学习时间,专门去从事志愿者服务,还有的利用假期,但是要与志愿服务对象联系之后,才去进行的。也就是说,志愿者是以被服务对象的需求,来安排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的。

    不管志愿服务对象有无需求而硬上的志愿服务,无疑是志愿经历志愿服务政绩的异化。在今天的大学评优、升学中,志愿服务都是值得关注的成长表现;而大学虽然近年来社会公信力下降,却也一再借助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来体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两方面的合力,催生了找对象来接受志愿服务的尴尬。

    其实,这样的尴尬何止大学生志愿服务。曾有报道说,某敬老院的老人听到中小学生们来志愿服务,就害怕。因为这些志愿者,进到院里,一直吵闹不停,大家共同的志愿行动,就是帮扫地、帮叠被子。有一个双休日,来了四五支志愿服务队,把老人们叠好的被子重新叠了四次。扫完地、叠完被子,大家就大功告成,鱼贯离开敬老院。其间,根本就没有学生和老人谈心、聊天,这可是老人们最需要的志愿服务!

        “硬上的志愿服务,不仅让志愿服务陷入尴尬,更是对学生教育的严重误导。这本应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教育活动,培养的是学生的浮躁心、功利心以及假惺惺。这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