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答答的“黄”,静悄悄的“扫”
河北新闻网
2010-08-09 08: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雪伟
【字号

本站搜索

    在一篇犀利的杂文中读到这么一句话:“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某个城市治安多么多么好,证据之一就是这个城市里抓住的小偷比别的城市多”。

    8月2日,笔者在某新闻的“要闻聚焦”版块里读到《我国26个城市高调扫黄》的报道。恍惚间,仿佛回到了用小偷数量多佐证城市治安好的论证模式里。久久思索,到底没有弄明白,把“26个城市”、“高调扫黄”这事儿摆的这么显眼是什么意思。是为了说明扫黄的实施者业绩斐然,成绩突出?亦或是为了说明“黄毒”泛滥到了“洪水猛兽”的境地?

    不明白新闻的指向倒还在其次,让笔者更加纳闷的是:为什么要将“扫黄”这件事聚焦得这么突出,放大得这么明显?“黄毒”确实可怕,但它已到了殆害执政之基,危害社会稳定,非“要闻聚焦”无以说明的地步了吗?恐怕不是。

    2010年过去了大半年,全国上下灾难不断。“天灾”、“人祸”不一而足,与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比起来,匮乱了个别人的腰包和脐下二寸的“黄毒”又算得了什么?房地产商人使尽“鬼推磨”的手段拿地,楼房建的一处比一处壮观、宏伟。但越来越多的人即将成家立业却没有房子住。房产政策更是按了葫芦起来瓢:压下了房价,涨上来租价;稳住了房产商,活跃了黑中介。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比起来,扫黄是不是该靠边站一下?前半年出台了不少措施用以治理“裸官”,但其中又有多少措施真真正正的发挥了作用?又有多少官员兜里早已揣好了绿卡,随时做欲走之势?这些问题哪一个不比“黄毒”更有研究价值?哪一个不比扫黄更“要闻”?

    当然,绝对没有反对公序良俗、唱精神文明建设反调的意思。黄毒泛滥,早已流害不浅,不仅要大力地查、彻底地扫,更要建立长效预警机制使此祸端永不能再起。只是,打黄、扫黄的同时完全犯不上如此“高调”。在多少个城市,扫了多少次黄,端了多少个窝点,遣散了多少妇女……这些数据即使不播报出来,社会风气的好转、治安的规范自有群众有口皆碑,打从心眼里感激。倒是,用扫黄数据来论证扫黄成绩的做法,与“小偷和城市治安”的例子有一拼,让人看不懂。

    再者说了,大张旗鼓的报道扫黄,还在无意中生发了若干负面事物:继8月2日,《我国26个城市高调扫黄》上了新闻头条之后,8月3日早晨又出了《北京“天上人间”仍在招“模特”》(北京晨报)的新闻。是“黄势力”在向国家宣战?亦或是黄毒余孽野火烧不尽?反正不可忽视的是:在大大小小的通报、新闻乃至于暗访中,曝一次涉黄窝点,知道这个窝点的成年人就会增加许多。扫一次黄斩草除根倒也罢,如果留下一点“火种”,前面的大张旗鼓、高调不仅为后边的“黄东风”再起蓄了势,还做了最权威、最普及的免费宣传。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黄毒再泛滥,充其量也只是中产、富裕阶层的“个别问题”。如果连一大群人许多基本的,民生的问题尚没解决好,转而去下大力气关注这些更高一层的问题,是不是不太理性?

    改革春风吹满地,民众的物质生活早已有了极大的改善,是该给精神生活把把关、调调准星了。“扫黄”是这诸多精神把关活动的一种,但扫黄万不可“高调”。毕竟新闻媒体不是娱乐舞台,怎么惊艳怎么来。同时,让什么东西“高调”,让什么东西“静悄悄”恰是对有关部门责任感,乃至政绩观的一次考验。(哈尔滨 郭杨阳)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