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的城爱自己的家,只许自己骂不许别人骂
河北新闻网
2010-08-22 19:03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电影《人在囧途》讲什么,没有看。但知道电影引起了议论,因为镜头中的武汉显得破旧脏乱,而拍摄在武汉的明亮镜头则送给别的城市。

    这当然是有意的安排,但无权禁止。电影是虚构作品,不是纪实,不是报道,不是批评或表扬,它对一座城市的表现,只是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或剧情的需要,你不能要求主观性的东西,一定真实。

    我也理解人们的遗憾、不满乃至愤怒。一方面,爱家乡,爱自己的城市,生怕它蒙上阴影,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电影故事虽是虚构,却总是要使人产生“真实感”,镜头确实可能制造一种歪曲的“真实感”。

    充分的传播之下,一部影片、一篇小说、一个报道,怎样塑造一个城市并不重要。传播不充分,一个印象可能就决定了你的认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自由的传播。

    如果所有媒体对某一地方都定向地传播一种新闻,那就固定了一个地方的形象,例如非洲,会让人觉得只有饥饿、战乱和疫病。这就是为什么媒体必须客观和公正。

    但一部虚构作品,你不能用客观和公正来要求它,你无须追问创作者为何这样而不那样,同时,也无须把主观性的东西,当客观来认真看待。

    《人在囧途》中的“武汉”,不等于武汉。近千万人真实生活着的武汉,才是武汉。在这近千万人中,有的人长期乃至世代生活在此,有人在此长期生活但并未获得“武汉人”的法定身份,还有人是在此短期居留,或者匆匆而过。

    人们居住在一个城市,可能是因为喜欢,可能是因为出生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家业在这里,情况千差万别。那些仅仅因为出生、工作等原因而居住在某座城市的人,往往也会渐渐喜欢上某座城市。人是有记忆、有感情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说,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它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人们对自己的城市,也往往如此。

    对多数市民来说,爱自己的城市,是无可选择的。这就是说,市民爱城市,往往不是因为城市可爱,而是因为不得不爱,因为你不能装作城市与你毫无关系,而恨城市又相当于“恨生活,恨自己”。但是,市民爱城市,并不表示对城市满意,也未必要以夸耀的方式来表现。每天看城市的好处,是一种爱;每天都能看到城市的不好,也是一种爱。

    对外人来说,爱或不爱一座城市,是一个可以选择的事情。这时,一座城市是否可爱,就成为别人是否爱上它的原因。

这有可能造成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城市不顾及市民生活的感受,而刻意表现其可爱的形象,也就是“不顾里子,只要面子”。这在当今中国,实在是相当普遍。为了显示政绩或者吸引投资,展现光鲜的形象,无视乃至损害市民的生活,观感的重要性置于市民生活感受之上,例子随手可举。

    城市为人而存在,具体地说,就是为市民而存在。市民可能无论如何都爱他的城市,但城市不可以因此而随随便便地对待其市民。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座城市可能不断出现不好的事情,有时成为媒体的焦点,隔三岔五就成为议论中心,有时令人难堪,有时令人窘迫,有时令人愤怒,有时令人羞耻,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不能得到正当的处理,城市不能从解决问题中不断进步,从而加重市民的不满意。

    不忌讳城市的缺点,不隐瞒城市的不足,不强求华美的观感,而立足于市民的生活,争取市民的满意,这才是可爱的城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