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通胀换来的增长很危险
河北新闻网
2010-10-21 09:49
来源:腾讯网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最近一段时间,听到一种高高在上的声音:“中国应该忍受更高的通货膨胀”。说此话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建,后来,媒体干脆改为:发改委官员说“中国民众”应该承受更高的通胀率。这个改动其实更恰当,将官员与中国民众分开,前者劝告后者要忍受更高的通胀率。不独有偶,最近,每当中国经济遇冷就开口说话的资深经济学家厉以宁老先生提出中国通胀控制目标应该从3%提高到4.5%。更重要的是,位高权重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发话:中国不急于控制通货膨胀,理由是现在的货币政策已经显效。

    以上言论透露出一个信息,中国官方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通货膨胀的前景,不过在权衡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大目标上,选择了前者而牺牲后者。作为普通中国民众一员的经济学者,笔者无疑向“权威”挑战,只想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自问自答,请求指点。

    第一, 将经济增长的目标置于通货膨胀目标之前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经济增长比物价稳定的目标更重要?

    第二, 当初确立3%的依据是什么,如今匆忙提高这个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

    第三, 靠货币刺激出来的增长到底可以维持多久?

    笔者尝试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政策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从来没有被分为优先顺序,为了一个目标而牺牲另一个目标没有理论依据。但现实中确实出现了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难以两全的问题,要稳定物价就需要收紧货币政策,而没有四万亿投资和天量贷款的刺激,中国经济在全球衰退中独善其身。换句话说,增长是货币刺激出来的,通胀也是刺激出来的;在保增长还是保物价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本能地选择了增长;至于刺激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代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相机抉择了。然而,当我们把增长的收益和通胀的成本放在一起进行权衡的时候,需要注意到收益成本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非对称分布。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投资驱动的经济,百姓的工资性收入远远小于GDP增长速度,分享巨额投资和天量贷款饕餮盛宴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少数与权贵相关的利益集团。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的成本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其相对权重在弱势群体中要比既得利益集团大得多。这些弱势群体是失业和低工资者,恩格尔系数最高,工资增长最慢,通胀抗压能力最脆弱。在疯狂上涨的房价、蔬菜粮食价格面前,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越来越令人忧虑。所以,有人说“通货膨胀是向弱势群体抢钱”是很有道理的。在我看来,通货膨胀应该优先于增长目标。因为,从正义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应该有利于“最少受惠者”,建立在他们同意的基础上,一种以牺牲弱势群体利益的经济增长是非正义的。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