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和:当心姚文元的阴魂
河北新闻网
2010-10-29 11:1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姚文元发迹于《录以备考》,此后平步青云,还红得发紫。此文并不长,他对《文汇报》未将有关毛泽东的一条消息编排在头版头条予以问罪,引得领袖大悦。那么多笔杆子,为何偏偏他能抓住这个机遇?仅此一点,就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智商是爹妈给的还是另有师承?近读《“三反”运动中的竺可桢》,方知他只不过是个模仿秀而已。且看这段文字:

    有意思的是,就在大家积极响应毛泽东号召,大张旗鼓地投入“三反”运动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龚育之的文章:《纠正科学刊物中脱离政治、脱离实际的倾向———评〈科学通报〉第二卷》。文章说:《人民日报》重新发表毛泽东《实践论》之后,中科院主办的《科学通报》没有转载,对《毛泽东选集》的出版也不注意。另外,该刊只介绍资产阶级国家的科学状况,没有把国内科技成果放在突出位置。这都是“脱离政治、脱离实际、忽视了宣传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表现。看到这篇文章以后,竺可桢马上与郭沫若商量,“决计从第三卷一期起改变方针,将已付印之稿收回,但损失将数千万元(按,旧币,下同)。”(第539页)可见在“三反”运动中,并不反对所有浪费。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浪费再大也无所谓(见《报刊文摘》今年第九期)。

    一个是向“没有转载”发难,一个是向“却缩小到简直使粗枝大叶的人找不到的地步”问罪,真是传承有自,也所向披靡。时势造英雄,姚文元这个模仿秀,当然就炙手可热。但他最终却落了个身败名裂,这无疑对我这羡慕者,是个当头棒喝,也明白对于此等机遇,凡有良知者,都不屑一顾。然而,对于当今的模仿秀,恐怕就得另当别论了。

    李洁非先生的《姚文元,其人其文》,力透纸背,将文痞的发迹史剖析得入木三分,读来振聋发聩。尤其是这段话:“一个政治时代可以划上句号,但它的文化、思想却并不随之而终结。相反,在漫长岁月作用下,这些东西会变成一种基本记忆,条件稍有合适,即被唤醒。另外,它还会作为精神的资源储备,在现实作用下重新激活,触发蹈袭和效仿。顺此认识,回到姚文元开辟的‘反修’批评话语上来,我想极力强调,必须对它的价值、影响和有用性有足够认识,必须承认它也是一种遗产和资源储备,一旦需要,随时都将有人去发掘它的价值”,更是发人深醒。君不见,当今又有多少模仿秀,在极力地“发掘它的价值”,还更与时俱进?当心姚文元的阴魂,先得当心它在我们自己心中复活,这家伙的诱惑太大了,稍不留神就会阴魂附体。

    (董国和)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