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梁:有证总比无证好
河北新闻网
2010-11-26 10: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上海胶州路“11·15”这场著名的大火,把人们的神经灼痛了,好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重视”或“检查”各行各业的“证书”上来了。很难说这不是件好事。当官的为帽翅谋划,有证总比无证好,显得“监管有力”;打工的为“稻粱”打算,有证总比无证好,多了些安全系数,减少了进班房的可能。于是乎,满街的“代办各种证书”的“牛皮癣”越“整顿”而越有“生命力”了,市场使然。

    我们的有些灾难都是由于平时的“积累”,只是在某个早晨某个环节终于“屏”不牢绷不住了,才爆发出来的。“不咎其积,而咎其一旦”,岂不愚蠢?而基于传统的灾难原因解析和处理的惯例,即使你具有高超的操作技能、谨慎的工作态度、很强的安全意识,那怕面对的又是阻燃产品,对不起!没有一纸“证书”,还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只得请君扫地出门。官僚衙门执著的作风自然促使人们畏繁琐而就“简捷”,社会偏废实际能力而看重“证书”,逼得心急的只能乱寻“蹊径”。

    什么东西能沽名生财消灾避难,必然会产生“一窝蜂”。对于“证书”的热情一“豁边”,“牛皮癣”的生意岂能不红火?据有关人士透露,“上海所有房地产工地上的电焊工95%以上是农民工,这些人都是没有焊工证的”。要让这些人从无证到有证,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据最近的《兰州晨报》(11月21日)报道,甘肃将向国家提出申请,将“牛肉拉面”这一具有甘肃特色的职业逐步纳入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试中。这个“申请”如果获得批准,肯定会启发或培养其他诸多“监管者”更丰富的想象力。能在“证书”政治中突出了责任感,又能在“证书”经济中获取大量的“培训费”“证书费”,林林总总,何乐而不为呢? “有关部门”吃肉,是最大的赢家,那些“牛皮癣”当然也要跟着“喝汤”了。

    2009年的时候,上海交大曾经提出要发“人格证书”。大学生毕业,除了学历证、学位证,还会有一份个性化的“人格证书”。当初有很多人反对,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反正,多一个“证书”,恰如大车满载,“蚊蚋千万集焉,其去其来,无加于重轻也”。无非是给“牛皮癣”们又多了个克隆的新产品,增加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写过《官场现形记》的李宝嘉在他的《南亭笔记》中说,近代主编《清史稿》的末代总督赵尔巽在安徽代理臬台的时候,有人以造假证件为生,假“关防”都是在若干枚象牙筷子头上刻字再组合而成,使用完毕,则各藏其一。干了好多回,没有失败过。然而,有一日他忽然被官府捕得,招供时涕泗横流,赵尔巽“爱才”如命而生恻隐之心。毁掉了该人的作案工具,把他派到书局充当刻匠。当时赵尔巽手下佐杂“多戴五品功牌,领顶辉煌”,不知底细的人甚为艳羡。也有眼睛雪亮如《水浒》里的罢闲通判黄蜂刺“黄文炳”之辈的,一眼便看穿了是假的,一旦有质疑,赵尔巽便笑着说:“诸君暂且不要顶真,这种功牌都是我的那位刻匠的‘杰作’。”这种“功牌”,《清通典》中有解释:谓给予有军功者的奖状,长方形,牌上有赏字。最初用银制,有功牌就算是有了出身。

    凡是“刻功牌者”趋之若鹜的地方,腐败与造假必定相互强化。“刻功牌”的肯定不会断子绝孙。正因为《水浒》把识破伪造蔡京文书的“黄蜂刺”糟践得人人厌恶,所以造假的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都有了莫名其妙的侠肠义骨。在这种“正气”的支撑下,薪火递传,造假的水平越来越高。而“有关部门”对于“证书”之类,既“非常重视”,又难辨或根本不想去辨别其“内容真伪”,故而我相信,势必有不少同胞能顺利地通过“严格”的审查。行行要“证”,人人有“证”,皆大欢喜的“有序”时代,是毕竟要来到的。

  (上海 茅家梁)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