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天真而可怕的"洁版"教材
河北新闻网
2011-01-05 10:20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部门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等。此事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湖北省已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1月3日 《成都商报》)

    好心未必一定能办好事——教育更是如此。从山东、湖北等地的“古文消毒”行动看,国学经典终究难逃涂脂抹粉的一劫:“面目可憎”或引人“浮想联翩”的一应删除,只留下河清海晏、歌舞升平的一出出。按照这个逻辑,接下来最该动刀子的就是历史课,野史不说,就算是官家正史,也不好意思一应生长在“无菌”的环境里,总有“诲淫诲盗”的,少不了“扭曲”或“腐蚀”的——咋办?最爽快的就是赶紧停了历史课。

    专家的担心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他们认为“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代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在现在,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说得真好。但问题是,既然“昔孟母,择邻处”删了,那么“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也不能保留,他们也是暗藏机锋、含沙射影嘛——更重要的是,择校费不仅要消灭,择校问题也得“痛打落水狗”,因为读读“昔孟母,择邻处”还只是过过嘴瘾,“择校”可是是实打实的“环境决定论”;而既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能要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就业率估计也不好意思统计了,因为你大谈就业,不就是变相告诉我们读书就是为了找工作吗?

    我们要什么样的教育?一言以蔽之,专家学者们要的是“以德报怨”的教育。《论语》中原句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大致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被人家欺负了,回头问他说,师傅,别人欺负我了,我就把脸凑上去,让他打个够,坚决做个动嘴不动手的良家少年,用我的美德和教养羞愧死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待你以美德,你才能拿美德对他,可是人家都打你了,你就该PK出是非曲折,即便扔个板砖飞过去也是可以的!——遗憾的是,就这么合情合理的一个解释,偏偏被专家们搞成“以德报怨”以讹传讹,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倡导以德报怨”的受气包。教育如此颠倒黑白、丧尽天良,究竟是谁在“扭曲”谁?

    别忘了基础教育中还是有哲学教育的。大凡学过辩证法皮毛的人,就绝不会认为“昔孟母,择邻处”就是“环境决定一切”,毕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内因才是关键,而环境只是外因;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只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真实反映,我们的“书”变了,时代变了,怎么可能还会得出此般结论?

    天真而可怕的“洁版”教材,就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无菌环境,一旦学生走进目眩神迷的现实世界,他们还能有“免疫力”吗?当经典成为一块橡皮泥,我们究竟要把孩子带向哪里?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