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
河北新闻网
2011-03-04 16: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后,每年到了3月,人们都会想起和纪念雷锋。

    当年的雷锋,只是解放军沈阳部队的一名普通战士。为什么直到今天,还会有那么多人怀念和学习雷锋?原因就是在雷锋身上,具备了一种平凡而伟大的时代精神。

    和雷锋那个年代相比,我们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变了,但理想、创造、奉献没有变。不仅没有变,而且像雷锋一样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

    比如2010年感动中国的鞍钢职工郭明义,就具有和雷锋一样的“傻子精神”、“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他一家三口,至今仍住着40平方米的房子。几十年的收入加起来,即便不吃不喝,也只有20万元。然而他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用6万毫升鲜血,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用20年执着的无私奉献,激发了5000多人的爱心。当年,就有人说雷锋是这样的“傻子”。如今,也有人说郭明义是这样的“傻子”,他的最“傻”之处,就是不计个人待遇,不计个人得失。集体在前,个人在后;他人在前,自己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这样的故事,在其它地方也有很多。当年抚顺发洪水的时候,雷锋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200元钱,捐给了灾区人民。而现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全国各地捐赠千元、万元甚至十万元、百万元者不计其数。最近到浙江的德清县参观,见到一个79岁的老人,他叫陆松芳,以用小车拉煤贩卖为生,收入微薄,家徒四壁。但在汶川地震后,他却捐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11000元钱。还有一个叫蒋引娣的56岁农村妇女,家住河边,曾经救起过21个落水者,但却拒绝了任何的回报。当时我就想,这样的人,就是今天的“雷锋”。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提升,现代“雷锋”的生活方式和奉献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雷锋所做的主要好事之一,就是带病到建筑工地去劳动。现在的“雷锋”,谁也不会这么干,不仅自己不会这么干,也不支持别人这么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的生命都是最宝贵的。带病坚持劳动,永远不能提倡。再说,不是施工人员,随随便便到人家的工地上干活,也会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奉献精神与有偿服务,虽然是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在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倡导和弘扬奉献精神,既是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到任何时候,奉献精神都是道德规范的高层次要求,这种精神现在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失去光辉。越来越多的人,不仅认同奉献,而且会在社会和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

    到了今天,雷锋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个人;不再是一个被浓缩的典型,而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提升的精神力量。那些一心为公的人是雷锋,那些执政为民的人是雷锋,那些见义勇为的人是雷锋,那些助人为乐的人是雷锋,那些尊老爱幼的人是雷锋,那些发奋学习的人是雷锋。雷锋之所以活在我们心中,是因为我们心中有雷锋。

  (河北 汪金友)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