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哲:面对“哽咽发言”,官员不能无动于衷
河北新闻网
2011-03-11 11:2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前天上午,广东团全团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发言时建议中央政府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还建议调整财税分成比例。贺优琳在发言时数度哽咽,获得多次掌声。网友取贺优琳名字的谐音,力挺其为“忧民哥”。(3月10日京华时报)

    被网民称为“忧民哥”的人大代表贺优琳,在发言时数度哽咽,向参与审议的人员提及诸多百姓民生问题,这充分表达了一名人大代表对职责的高度负责。代表的“哽咽”,一方面是发言时情不自禁的外在流露,另一方面却流露出他当前基础教育的投入、百姓生活艰辛等诸多方面关切之深。人大代表在建言献策之时,有表达平和些的,也有慷慨激昂些的,还有对不良现象“怒斥”的,更有代表发言“数度哽咽”的。相比与平和式的表达,这些引人动容的“怒斥”式的、“哽咽”式的等发言形式,除了本身就是一种“履职形式”之外,更或能充分说明对自已发言本身和发言内容的“关切度”更高。因此,这类“另类”些的表达和发言,更应引起有关方面关注,而切不可无动于衷。

    有网友称,“忧民哥”的“哽咽”本身就是一份最好的“提案”,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抛开这一引人聚焦的较特殊的表达不提,对于这名代表“哽咽”之时提出的建议其实也必须高度关注。我国基础教育投入如何?多年来在教育投入上的“欠帐”,恐怕也不容乐观;而代表所提到的另一个“物价”和民生问题,恐怕更是马虎不得、耽误不得。“我真不知道那些一两千块钱收入的老百姓是怎么熬过来的。”哽咽着说出这句话的代表,说的正是一句最实在的、最贴近百姓感受的实在话。物价直接关系民生和稳定,而物价、房价的高企、收入分配上的不均更直接影响百姓生活。“哽咽”的代表发言,也不应仅引起与会代表们关注,那些不是人大代表的官员、与相关问题息息相关的政府部门,更不应无动于衷。

    一句话说的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是政府方面的职责和担当。人大代表履职发言时的“哽咽”,我们不妨看成是一个代表民意的发问甚至可以看成是对“问题”的质询,当此,负责的官员、职责所在的职能部门,也有充分理由和必由予以答复、解释并制定出相关解决问题的举措来。这种“互动”是必须的,这不仅是良性政治生态文明的体现,这本身也是政府有关方面在履行自已的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两会期间“高度重视”,两会过后一些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却长期无法解决和落实的现象。如某地的财政补贴“天价幼儿园”问题,据悉一些人大代表从2004年起就开始提出议案和置疑,但至今未能完全解决;又如,2008年初媒体报道,在2007年深圳市地方两会期间,深圳的人大代表们共提交了21件议案和548条建议。交付政府系统办理的533件建议中,截至2007年12月29日,问题已经或者基本解决的代表建议199件,仅占34.2%。代表的“哽咽”表达理论上也是一份“提案”,这份“提案”的落实又会怎样?公众拭目以待。

  (石家庄 毕晓哲)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