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忧民”是每个代表委员的通行证
河北新闻网
2011-03-11 16: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位卑未敢忘忧国”,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以此明志。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居江湖之远,都有一大批人始终不易怀抱天下、心系苍生之念。家国天下,国计民生,从来都不仅是从政者的日常课程,也切实牵动着每一个爱国爱家爱生活的市井小民。

    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不变的定式,就是民众皆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关注和参与着社会文明进程。目前,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民众对会上代表委员的表现,自然更加关注。

    代表委员的一举一动,都真实呈现在媒体聚光灯下,他们有没有使出浑身解数,全身心地投入到议政活动,参政议政是否围绕着“为选民生诉求代言,为公共利益鼓呼”的主题展开,都时刻被亿万双苛刻的眼睛审视着。

    所以近年来,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时,在民生热点问题上唇枪舌剑、展开激辩的议政氛围比以前浓了很多,而此前饱受诟病的那种不痛不痒、一团和气的茶话会式议政则明显减少。论辩硝烟中的一增一减,进步明显,对这些看得见的可喜进步,公共舆论不吝掌声。

    其中不少鲜花和掌声,多是直接献给那些敢于发言、高调质询的“炮手”代表委员的——比如像钟南山、崔永元等。有意思的是,近日两会上却出现了一位姿态没他们猛烈,甚至对比起来还显得强硬不足温婉有余的代表,也一样受到了民意力挺。民众还专为其赠了个名号——“忧民哥”。

    与之前横行网络流下各式“传说”的形形色色的“XX哥”不同,“忧民哥”全无恶搞戏谑之意,而近乎一个尊称敬称。这两天“忧民哥”的故事在网上传得很火,也已逼近传说,虽然他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忧民哥”是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日前广东团全团审议时,他建议中央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还建议调整财税分成比例,在谈到“物价飞涨,真不知道那些一两千块钱收入的老百姓是怎么熬过来的”时,数度哽咽。(3月10日《京华时报》)

    念及民生,哽咽难语。忧民之状,溢于言表。网友力挺,遂成此名。新闻跟帖中,点“支持”的成千上万,着实让人唏嘘。“忧民哥”的民生情怀,毋庸置疑。这和之前那位高调宣称“向我加税”的委员还有区别,“向我加税”的高调里有多少是曲笔的“春秋笔法”还可见仁见智,而忧民哥的哽咽声却是真实呈现在镜头前,一览无遗。

    从这个角度讲,贺优琳忧民之心让人动容,令人感佩。获得成千上万的支持者和叫好声,也在情理之中。可是,换个角度再想,忧民忧国,难道不应该是每一个在两会时节,走进庄严的议政大厅的代表委员最基本的“通行证”嘛?在阔步走进会场时,除了别在胸前的崭新的人大代表证和政协委员证,“忧民之心”,“忧国之情”也应是代表委员心里隐形的参政议政通行证。

    假如不能心忧天下心怀民生,没有最起码最基本的公共情怀,我们怎能指望这些代表委员能高效高质地参政议政?怎么能保证提交审议讨论的各项议案提案都能紧扣社会热点,把脉国计民生?

    从这个维度来检视,或许我们就能更冷静更理性地看待会场上的各种议政表情了。不论是高调质询、厉声呵斥、激烈论辩,还是像忧民哥这样的数度哽咽,这些表情背后如果没有基本的民生关切,缺乏翔实的调研数据和科学的解决方案,那么其议政价值就不宜过度拔高。只有当每个议政者都能带着“忧民通行证”,一起探寻前瞻性系统性的解决热难点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时,舆论才不会为一个简单的忧民姿态而兴奋过度。

  (成都 李晓亮)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