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成:比抢盐更可怕的是背后的“抢文化”
河北新闻网
2011-03-19 11: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食盐属于政府定价商品,任何经营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食盐价格政策。今天,河北省物价局对系列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的案件予以曝光。省物价局负责人表示,将保持高压态势,震慑价格违法行为。对扰乱市场秩序的,坚决予以公开曝光,并给以严厉处罚。(3月19日《河北新闻网》)。

    抢盐这样的事情虽然能在一夜之间在中国大地上闹得沸沸扬扬、令人想起来就后怕,但这也不是我们头一回见识了。河北如今对扰乱市场秩序的坚决予以公开曝光、并给以严厉处罚,可见监管及时给力。但是,仅目前这些动作,似乎还是有些令人难安,还应该注意到抢盐背后更加可怕的“抢文化”。

    “抢”,在中国无疑是形成文化了。令人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非典时期。那时,谣传绿豆可以增强免疫能力,几乎在一夜之间,绿豆成了朱砂,全国出现一片“哄抢”景象。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没少看到“哄抢”的影子。比如,哪个商场新开张了,哪个商场的商品要搞庆典活动了,哪种商品要“买一送一”搞促销了,都可以看到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出现这样的情景,商家敢情是庆幸的。于是商家天天有打不完的折、送不完的商品,有的搞完“开张”、“店庆”后实在没什么花样,还玩起了“拆迁”、“清仓”等。这些是一种促销手段,也在某种程度上“培育”了国人的“抢文化”。

    “抢文化”的形成,还有着历史劣根性的。再古一些时候,中国就有了抢。那时官府无能,无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穷的穷得见鬼,富的富得流油,于是穷的就开始打起富的主意,最终衍生了“抢文化”。虽然说,那时的“抢”,多表现为“抢劫”,与现在的“哄抢”有本质的区别,但都带一个“抢”字,不能不说如今的“哄抢”曾经受过过去“抢劫”的影响,是一种恶性文化的沉渣。

    既然“抢”已形成文化,并有着一定的历史劣根性,如今又感染到食盐上,在破解抢盐窘境时,自然不能“以盐治盐”。因为,那样的话,说不定哪天盐有什么风吹草动,抢盐的尴尬还是无法避免了。相反,只要我们看到劣根文化的破坏,以治盐为契机,把引发抢盐这样的原因想得复杂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深更远一些,把抢盐背后的“抢文化”铲除,让国人自我成熟起来,国人文化素质提高了,辨别是非、科普等能力提高了,不仅不会抢盐,别的东西也不会抢了。

    当然,那是比较长远的做法。目前,还是应该严格执法。而河北这种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在目前全国稳盐时局中还是颇有抛砖引玉样本意义的。

    (浙江 贺成)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