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梁:不是味儿的“感恩”宣传
河北新闻网
2011-04-06 15: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有朋友从大西北旅游归来,说他最近在那儿“打的”,经常见出租车的后窗上贴着一条“感恩政府 惠及百姓”的红色标语。问司机:“这是谁的手笔?”答曰:“还能有谁?政府呗!”朋友说,若真是政府的话,岂不是政府在感恩政府?这总不是个味儿。

    我请教过专家,人家说:“事实上,标语的创作者主要是想让司机或市民‘感恩政府’,只是主语一省略,便让人们产生了不该存在的遐想。”“感恩政府”,也没有大错。然而按照常识,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感恩政府”更多地演变成“感恩权威”或“感恩领导”。

    在《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个很特殊的本事,他要是想制服对方,便会放一些瞌睡虫出来。瞌睡虫一亮相,对手即使有十七八个,再厉害也不顶用,马上就会都昏昏欲睡。现在好多地方的“政府”袖管里的“瞌睡虫”就是“感恩”宣传。此类的“感恩”宣传,灌输的等同于“崇拜”,等同于“服从”。一般如此。

    信佛的时常念叨“每行一善,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弃”的意思。你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好事、善事,最终还是会惠及于本人,不会毫无作用,不会白白地流失。这大概类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感恩,毕竟还是让群众自觉自愿的,为最纯洁,为最高尚。

    虽然我们的有些“政府”也有信佛的模样,过年的时候,玉佛寺、城隍庙能烧上头炷香的,都是固定的这几位“首长”,却老是不相信老百姓的良心和记忆力,做了点所谓的“好事、实事”,就怕人们“吃过肚饥,拿过忘记”,总迫不及待地要大家“感恩”。

    人活在世上,确实要“感恩”。诚如学者胡适所说的——“个人是社会上无数势力造成的”(《实用人生?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势力”二字,极有张力。因此,任何一个人的“感恩”,最要紧的是,分清“社会上无数势力”的轻重缓急,有的恩情,譬如上级的提拔知遇之恩,譬如“政府”的“慰问”、“送温暖”,非得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非得以感激涕零之态,立竿见影地“感恩”,不然,就不算有“感恩”的心了。封建时代,上级给下属的皆是“恩赐”,都是施舍。皇上在大庭广众对大臣“廷杖”,挨板子的痛苦难忍,呼天抢地,尘土塞满口中,胡须都被磨脱。人格及尊严丧失殆尽之时,还忘不了要“谢主隆恩”。像这种“恩情”,还是越少越好,可以根本不予理睬。

    今年的1月31日上午9时许(大年二十九),河南省商丘市四大领导班子“慰问”环卫工人的仪式在该市神火大道的一个花园内举行。照惯例,依传统,不管是口惠而实不至,还是虚情假义言不由衷,起码得有些掌声回应,谄笑相迎。殊不知,梁园区环卫一处有个56岁的环卫工人“不识相”地站出来,不但向领导反映本单位有关人员乱罚款、侵吞工人工资的情况,还为自己索讨2010年12月份的485元工资。结果在“慰问”现场遭到了该单位有关人员的殴打。

    对于这种不“感恩”且不给面子的老百姓,领导肯定要恼怒的;对于“有关人员”的快速反应,领导好像成了木人泥菩萨,保持了相当的默契——沉默与契合。对于影响政绩妨碍前程的“疯子”,少不了报以疯狂的举动。

    “正道”上长满了荆棘,人们才会另辟蹊径。一个人在走投无路的状态下,影响“感恩”的正常表达,有许多重要因素。实在“感”不到有什么“恩”了,才会以肉体的痛楚来换取物质上可能得到的收益,才会以大煞“政府”之风景来显示憋屈的心态,他们哪里有似挨“廷杖”的官员的耐心和定力,更不可能有一个长远的仕途利益的考虑。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犹如钥匙跟锁,有天天都能打开而偶然抵死不开的,也有日日打不开而碰巧赏脸的,万事必有其原因。就怕见窗前一纸偶能抵挡拔木之风,便时时拿来当盾牌。

    这样只迷信“感恩”宣传的糊涂虫,我们难道没见过吗?

   (上海  茅家梁)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