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要抓细节 具体到点点滴滴
河北新闻网
2011-04-07 10:01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随着各层面“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如何抓落实、如何抓好落实,已成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之所思、广大人民群众之所盼。

    说到抓落实,笔者想起与石家庄有关的一则史实。1948年4月,为了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发挥共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接受广大群众对党组织的监督,提高党的战斗力,中共石家庄市委在全市开展了进城后的第一次整风运动。市委统一规定了党员应该遵守的六条纪律:不白看戏;不明背着枪去公共场所;对花红柳绿的男女装束不干涉、不议论;对拉洋车的工人不准评论和瞪眼看;入城干部要和工人、市民广交朋友;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实践证明,对“六条”的自觉遵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从思想上把过去的农村工作作风转变成为适合城市特点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变,党群关系较以前密切了,工商业者进一步稳定了情绪,全市开始显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随后,“石家庄经验”在全国开花。

    这六条纪律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值得思考的是,它为什么能有效地落实呢?

    城市与农村不同,城市管理与农村管理千差万别,而在当时,这种差别常常就体现在对男女装束的好奇与议论、对洋车工人的围观与指点这些日常小事之中。行为反映习惯、做法体现作风,小事里往往有大局。这六条之所以成效显著,从内容上看,在于它立足实际、针对性强,看到了小事背后的大问题,不是单靠理论和口号,而是依托具体问题来抓作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强作风建设。从形式上看,这六条要言不烦、明确具体,容易记忆和执行,对问题直接说“不”,不留讨价还价的余地,为严格执行、有效落实打下了基础。总而言之,明确具体,是这六条的价值和生命,保证了既见防微杜渐之功,又收亡羊补牢之效。

    在时下抓落实的氛围中,明确具体同样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则。为什么有些政策或制度出台之后,迟迟得不到落实?为什么许多问题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解决不了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失之于“粗”,失之于“虚”,工作抓得不具体不细致不扎实。有的在制定政策、规定时讲重要性原则性头头是道,讲具体问题则轻描淡写、大而化之,导致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在执行时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满足于当“传声筒”、“收发室”,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导致形式大于内容。

    抓落实需要明确具体,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作风问题,更体现了一种精神状态。客观事物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和特点,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性质的矛盾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古语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具体明确,就是要注重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具体中见成效。这既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无数事实表明,从细处入手、从小事入手,研究具体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一环扣一环地去抓,往往就能深入、就能落实。

    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他还列举许多例子说明这一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对于“具体”在抓落实中的意义,这番话无疑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周丹平)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