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军:一场及时而至洗涤心灵的道德甘霖
河北新闻网
2011-04-11 14: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图为李宝元父亲李维鹤和一直牵挂、资助他的“闺女、儿子”们)

    天地之间,有一种隔离之“缘”,叫做素昧平生;燕赵沃土,有一份执着牵念,叫做守望相助。

这一切,因为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学子李宝元的溘然病逝,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身患心脏病的他走了,留下的是悲戚的双亲,以及7万多元的厚厚欠账单。他的26名同班同学,15年来却一直信守着一个不离不弃的约定——接济、抚慰李宝元的父母,陆续寄送去一张张汇款单和56封“家书”,还有人亲自前去陪伴、住宿……深情大义之举,在河北大地激起一波波泪水的涟漪;毅然决然的奉献,怎不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一个人的病患,全班人的梦靥。李宝元的病例,是在我们国家处于转型期、社会救助机制尚嫌“孱弱”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于学校,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机制尚未健全,那课堂上临时筹集的几千元捐款明显是“杯水车薪”,难以济事;于家庭,贫病接踵而至,两子接踵离世,谁家父母承受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连番打击?当此之际,果树9301班的26学子却挺着稚嫩的肩膀站了出来。本无责任,却主动承担起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携手相助,“代孝”双亲,义无反顾,义薄云天!这是分外的义务,却也是严峻的考验;这是猝至的灾难,又何尝不是道德的考卷?!

何以他们能挺身而出,凝心聚力成为一个英雄的集体?细嚼整个故事的情节链条,有很多的“假如”在笔者脑海里一闪而过:假如宝元病逝,作为求学在外、尚需家庭供给的纯消费者,26名同学仅仅探视或捐款表达一下“心意”也说得过去,没有人苛责他们再多做什么;假如毕业之际没有人发一声喊“宝元的父母,我们得管”,或只是碍于“面子”、做做样子当众抄录下邮编、地址,没有人会去监督、谴责他们,而以后的岁月其实也有很多理由说服自己放弃这一约定,比如“混”得不好、忙不过来等等;又假如,宝元的父母就此灰颓了好好活下去的心思,视同学们的帮扶为理所当然,不努力打拼去还清欠款……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