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腐败”说 政界潜规则
河北新闻网
2011-04-15 15:43
来源:杂文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有些话,没有特殊的阅历并进入相当境界的人不仅说不出来,要理解都很难。曾锦春在被执行死刑之前说的“依法腐败”,就是典型的例子。“腐败”是与违法甚至犯法结合在一起的,既是“依法”,又怎能“腐败”得了?

    曾锦春是在狱中接受“反腐学者”王明高先生访谈时说到“依法腐败”的。王明高请他就自己的经历,“谈谈监督纪委书记存在的问题”,他说了四条。“依法腐败”在他说的第三条中,原话是:“在郴州,建筑工程招投标领导小组副组长是纪委书记,建筑领域是赚钱的地方,这给了纪委书记一个依法腐败的平台。”显然,他所说的“法”,指的是纪委书记担任建筑工程招投标领导小组副组长这个行政法规,他是“依法”介入这个“赚钱的地方”的,他是“依法”攫取这个“腐败”的机会的,这便是他所谓“依法腐败”的真实含义。

    依照曾锦春的这种逻辑,他说的其余三条,也都在“依法腐败”之列:第一条是“任用选拔干部都要通过纪委讨论”;第二条是纪委书记任“当地大要案协调小组组长”;第四条是纪委书记任“矿山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无论是“选拔干部”、“矿山整治”,还是“大要案协调”,都是“权力资源”之所在,都是可以“从中捞好处”的地方,也都是“腐败”的“易发区”或“高发区”。让纪委书记介入此类领域,原是防止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滥用权力的举措,他们应当依法行使监督与检察的权力,曾锦春一类人却只是“依法”介入,没有依法监督,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三种情况:

    一是见者有份,利益均沾。例如工程建筑,按曾锦春说,这个腐败的“高发区”的利润是20%。此道中人肥得流油,这使已经“依法”介入的他眼红心动手痒。那么,按照阿Q的逻辑,和尚摸得,凭什么他就摸不得?他要不“摸”,和尚们也都别想“摸”了。你说,在那个领域贪赃枉法的人们,是不是巴不得他也一起“摸”呢?

    二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例如选拔干部,曾锦春明白,这主要是“一把手”的“权力资源”,虽然也要通过“纪委讨论”,但那只是“形式”。他“依法”介入了,但只将这种“讨论”当做“形式”,来个走过场。作为市委书记的李大伦,还“到处插手招投标”,曾锦春也眼开眼闭。于是,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当纪委书记,市委书记也不敢监督我。”

    三是贼喊捉贼,乘机整人。例如矿山整治,曾锦春说,他的“钱都投到矿里去了”,本想“把矿开好后再给家里一大笔钱的”,这种官商不分的“矿山”,本身就属整治之对象,让他去负责“整治”,岂非与虎谋皮?又如“大要案协调”,曾锦春说:“有个在广州的嘉禾人称掌握了李大伦一些受贿的情况,……要50万元才能摆平。李大伦对我说,你赶紧把这个案破了。后来就把这个人抓起来了。”如此“协调”,岂非趁机整人?

    不难看出,曾锦春的“腐败”,仍是因为滥用权力,并非因为“依法”。所谓“依法”,只是使他获取了腐败的“易发区”或“高发区”的“准入证”,只是让他“名正言顺地介入”这些腐败“易发”或“高发”的领域。

    将加强法制建设和反腐败的力度,等同于加大纪检委、公检法、反贪局等纪检部门和执法部门的权力,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纪检、执法部门的权力,依然是权而不是法,只要缺乏监督,照样会被人滥用而导致腐败。只是这种“腐败”比一般的腐败更难对付,因为多了一层保护膜,那就是所谓的“依法”。             (宋志坚)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