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杨阳:三个“长征路”,几把辛酸泪?
河北新闻网
2011-04-20 09: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红色,热烈的红色——— 这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卡伦后沟牧场农电工李国军最喜欢的颜色。在过去的11年里,他抄表收费、巡视线路、随时为牧民解除用电故障,骑马行程近4万公里,相当于走了3个“二万五千里长征”。(4月16日 河北新闻网)

    说到电工,笔者想起了这么一则新闻:2006年某市一位电厂抄表工的真实收入状况被曝光:虽然他所在的电厂已倒闭,但他依然在领取10万元年薪。而同样是抄表、当初在职的集体工的年薪仅2万元(2010年6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如果将李国军的情况与以上这两位电厂抄表工相比,即使是那个以受害者形象出现的低薪集体工,也比李志军要好得多。至少,他的工作过程中没有那么沉重的生命之虞,他的工作更像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营生。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电影台词在李国军的身上一语成谶。但在过去11年的默默坚持,近4万公里的“苦行”中,他何时才能修得正果?如果没有新闻报道,他所面临的,依然不过是渺茫无期的坚持。话说回来,即使是现在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他的境遇也不一定会有多大改变。这就是一个基层的悲剧,也是一个群体的艰辛。

    物质不能代表全部,尤其是在李国军这样有信仰、有追求的人身上。但是,物质毕竟是其他东西的基础,即使现在的工资是每月1300元,与李国军巨大的付出比起来,也实在是“杯水车薪”。农村地区条件艰苦,那些生活在基层的技术工作者长期默默接受着付出大于回报的事实。这是社会现状,也是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但是,在基层默默无闻承受工作艰辛的同时,也请系统内的管理者不要浪费、透支那份高尚。

    在另一方面,略有些理智的人,看到李国军身上一项项纪录性的数据,都不会只是单纯的感动。同样是电力工作者,甚至同样是一线,为什么有些人就过得比他舒服得多得多?难道,精神高尚就只能以这种“苦行”作为外在表现?而且,李国军身上的坚持、无奈以及辛酸,可能就是更多一线工作者辛酸境遇的缩影。而这个“一线”,涵盖了数目众多的“你我他”。

    (哈尔滨 郭杨阳)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