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伤不起 政府信息要给力
河北新闻网
2011-04-25 18:14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兰州市红古区河嘴乡的菜农将菜扔到水沟里

    据媒体报道,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出现了产地滞销蔬菜、菜价大跌、农民自毁蔬菜现象,甚至个别地方还出现了菜农自杀事件。而超市菜价高伤市民,何时蔬菜流通环节能瘦身。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并不是首次出现,也不是偶尔出现,这些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菜贱伤农”现象,只是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罢了。对这种现象,有关方面一贯的解释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此次也不例外。

    我们并不否认季节性因素是“菜贱伤农”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关键在于,今年“菜贱伤农”现象的发生,似乎并不象季节性因素那么简单,也不象有人所说的是“过山车”现象。因为,如果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或者是“过山车”现象,那么,就应该在菜价大涨时,农民赚到很多钱,而在菜价大跌时,市民享受到很多实惠。实际情况却是,在去年菜价发疯般上涨时,农民并未因此而大赚,“亏”了市民并没有“赚”了农民“。而在今年菜价发疯般下降时,市民也没有因此而少掏口袋,“亏”了农民也没有“赚”了市民。

    这就是今年的“怪现象”。

    据悉,出现这种“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去年蔬菜价格大涨时,出现了中间环节大量囤积蔬菜的现象,且这种囤积不是简单的少数商贩所为,而有社会资本的介入,是社会资本与商贩的联手,形成了对市场批发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强大力量,导致蔬菜的产销衔接之路被阻断,新蔬菜进不了市民的家门,旧蔬菜也退不出市场,菜农只能自毁蔬菜。这种产销两地蔬菜价格的“一贱一贵”,将农民与市民的“双重损失”,全都转化成了包括社会资本在内的中间环节的“双重利益”。

    显然,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妥善解决,继续让中间环节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控市场、掌控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大肆进行炒作,那么,今后的蔬菜价格将极难控制,对农民和市民利益的“双重伤害”也将经常发生,并有可能蔓延到其他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须品。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呢?毫无疑问,单纯依靠市场是肯定不行的,更不可能依靠农民和市民去解决。要解决这一问题,唯有依靠政府,依靠行政调控和监管手段。

    现在的问题是,热衷于干城市建设、拆迁、征地、引进大项目等“大事”的地方政府,愿不愿意去做“菜篮子”、“米袋子”这样的“小事”呢?愿不愿意在“菜篮子”“米袋子”问题上加把力呢?因为,从这些年经常发生的“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问题来看,绝大多数都与政府的严重缺位有关,与政府对“菜篮子”工作不够重视有关。

    我们注意到,虽然各级政府也常常把“菜篮子”挂在嘴边,但更多的是只说不做、只喊不练。不仅不做,还经常做出一些破坏“菜篮子”、伤害菜农利益的行为,如城市建设对菜地的大量占用,使城市的蔬菜自给能力大大降低,导致中间环节对蔬菜的供应和价格的控制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又如政府在改善卖菜环境、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同时,各种收费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导致蔬菜销售成本上升,价格上涨。

    还有,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过桥过路费、油价上涨等,使产销两地的衔接变得越来越困难,菜价从产地到销地,往往需要成倍成倍地涨,10倍、20倍那是正常现象、普遍现象。大白菜、包菜等蔬菜的价格,在很多地方已高达50倍之多。同时,地方政府在如何组织菜农生产、帮助菜农拓宽销售渠道、为菜农销售蔬菜提供信息、加强与销地的联系等方面,也是严重缺位。有人戏称,只要地方政府拿城市建设1/10的时间和精力重视“菜篮子”工作,就绝对不会发生目前这种现象。

    所以,当我们在看到“菜贱伤农”现象发生,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始忙得不亦乐乎时,真的很难产生感激之情,更别说放心之意了。因为,“菜篮子”、“米袋子”作为中央明确提出的“省长工程”、“市长工程”,却经常出现“价贱伤农”、“价贵伤民”现象,难道不值得深思吗?难道需要不停地重复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吗?如果连这项工作都引起不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还指望地方政府解决哪些民生问题呢?还如何体现以民为本呢?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