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慈善的论辩 反正都有积极意义
河北新闻网
2011-04-27 10:27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天灾人祸,社会问题越来越频繁,急功近利,社会道德频近底线,此时谈陈光标的慈善捐款,多少有些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无论结果如何,正方反方都有积极意义。

    以“高调慈善”闻名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再次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先是有媒体称其多项承诺捐款未到位或少捐多报,并指其“高调慈善”意在宣传、谋利。陈光标随即在微博中予以回应,称“人在作,天在看”、“会将慈善进行到底”,并出示了部分机构接受捐款的证据。

    25日,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中,两位当事记者对采访过程作出说明和解释,陈光标再次现身,对自己回应中拿出的捐款证据作出了进一步说明,同时,不少被提及的慈善机构也纷纷为陈光标澄清捐款属实。26日,当事媒体用列表的方式逐一回应陈光标对报道的质疑,称“将持续深入调查”……

    双方的隔空质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自然也引来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和议论:“挺”陈者发问,苛责之下,谁还敢做慈善?“反”陈者慨叹:中国的慈善,如何让人相信?

    笔者看来,要弄清双方到底孰是孰非尚需时日,然而,无论结果如何,眼下的这场隔空质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毫无疑问,媒体有对公众人物进行监督、质疑的责任,陈光标自然也有自证清白的权利。那么,这场质证为何能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显然,其中的原因不在于要弄清陈光标是不是个诚信之人,也不只是要弄清陈光标的个人慈善是否属实,而是在于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尽管近年来有关方面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但公众参与的热情似乎仍然不高。这当中的原因尽管很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这就是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偏低等原因导致的不信任感。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因从未收到过慈善机构的信息反馈,超过九成社会公众对当前我国慈善信息公开情况表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同时,有关人士表示,世界各国经验表明,慈善领域出现的很多问题和矛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慈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除此之外,一些“诈捐”、善款被擅自挪用甚至浪费贪污等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打击着公众的慈善热情和对慈善事业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此次陈光标和媒体隔空质证无疑就具有了标本意义和作用。首先,媒体将质疑的矛头直指“首善”,会产生巨大的舆论监督示范效应,有利于净化慈善事业;其次,即使最后陈光标能够用捐款证据自证清白,这场质证也可以让相关个人和组织更加清楚地看到,信息透明对于慈善事业而言是何等重要,或将有力地推动公开透明的慈善机制的形成。

    除此之外,这场质证还可以引发人们对慈善现状的多层次思考,比如,目前的慈善场到底是名利场还是公益场,慈善面临的环境究竟有多复杂?比如,对形形色色的慈善行为,如何才能做到去伪存真?比如,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善举既起到济危扶困的作用,又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这些问题,如果能随此场质证的发展而得到求解,那么,笔者乐见双方的争论。

    (安人和)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