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真维斯楼”是大学功利化的遮羞布
河北新闻网
2011-05-24 18:46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23日,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挂牌改名为“真维斯楼”,有网友将照片公开,引发关注。有不少大学生调侃称:“要向清华看齐,争取个班尼路楼来。”而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曹彬也在微博上称此楼:“有望取代二校门,成为最受游客欢迎拍照景点。”据悉,在清华的教学楼当中,被企业冠名的这是首个。清华一老师说,冠名捐助是通过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完成。(5月24日人民网)

    大学生们的调侃还算客气的,有不少网友直接跟帖说,“建议将清华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教学楼分别冠名为‘妇炎洁楼’‘洁尔阴楼’‘爽歪歪楼’‘脑白金楼’‘哈药六楼’”。不用说,“真维斯楼”是大学功利化的一块遮羞布,被一下揭开了。难怪我们的大学就在亚洲排至十多位去了,这般功利化,岂不二流?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字校训,曾经激励清华学子奋发图强,争创一流的品格,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而现在似乎只剩一个“厚”字了,为了钱,一些人厚着脸皮啥都愿做。

    颇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地盘之大,馆堂楼宇之高耸;“天价校门”之堂皇,校内“正处、副处”、“正局、副局”、“正部、副部”的官衔之闪闪;校内的教授到企业任独立董事之多;公共知识分子向官商颔首的表情之妖媚……不少大学受名缰利锁的牵引,并无傲人业绩,并无真正能独擎学术蓝天、指点创新发明江山的一流大师 “冒”出,却如此热衷于搞规模空间、场面恢宏的百年校庆,却毫不知羞地喜好做官人与商人的附和者、献媚人。

    在中国的大学里培植不出科学界的参天大树,但一些学子一旦走出国门却能频摘“诺奖”,诸如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等。这就是环境问题,《晏子春秋》有名言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后人用来比喻社会环境的优劣与人才成长的关系。那么,到底是什么环境导致这种大师缺乏的局面呢?不外乎还是大学独特灵魂的缺失。教授和学生对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的精神匮乏,形成了一种思维僵化气氛,进而表现为对权贵、金钱的附庸化,求名、求利,没有学术自由,潜规则氛围浓厚。

    所以,首先,要荡涤大学里的功利思想,坚守独立精神,需要从社会环境的层面着手培育。若社会功利思维不淡化,“大学精神”最终也是无源之水。天津大学校长龚克曾公开坦言:“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清楚的官僚体系,高校里若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就不知道该和谁对话,找不到省里的主要负责人,甚至连厅局长都可能不愿见没有行政级别的教授,令你事难办。”龚克所言“行政化、功利化”不难淡化,而是学校纵然“淡化”了,那些局长们却总抱着“以长论英雄”的思维不丢。

    另外,要渐次去除大学的功利思维,需从教育管理核心层抓起,尽快从校园拔出家长意味甚浓的“利益之腿”。其一,痛下决心,改变用“政治家”的眼光去审视校园的固化思维,尽快让学术创新与争鸣在高校浓厚起来;其二,下决心消除行政职级设置体系,教授就是教授,后勤管理就是教师的服务员,校长只是责任和级别高一级的服务员而已;其三,果断试水并取消校长任命制,启动教师直选校长和教授治校的先进体系,加强学校的时代使命感与服务意识建设等。

  (成都 周明华)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