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真维斯楼”之争,商业化成大学祭品?
河北新闻网
2011-05-24 18:53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清华真是没钱了,教学楼起成这样的名字。”5月23日,清华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这在学生中间引起了争议。对此,清华大学校方称,该楼除了这个新名字,“第四教学楼”的名称也同时保留。(《中国日报》5月24日)

    相对于清华教学楼命名“真维斯”所引发的“搞笑”争议,校方似乎有所预料——“第四教学楼”的名称同时保留,但是,保留之下,争议就能消除吗?此前暨大主教学楼被冠上了著名地产商富力公司的名字——“教学大楼”改为“富力教学大楼”,两者有着相似的逻辑,同样引起了争议,因此,对这种现象进行条分缕析,无论对大学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就笔者的观点,“真维斯楼”之争不在“钱”,所谓“清华真是没钱了,教学楼起成这样的名字”只能是一种调侃,如果仅仅纠葛于金钱来讨论之,很可能造成一种遮蔽。事实上,如果仅仅归结为金钱的问题,民众也不会关注,争议更不可能产生。

    “真维斯楼”之争的背后有着民众和社会的深刻忧虑,那就是大学的商业化有没有界限,有没有边界?大学做出的决策是不是可以把师生排斥在外?就本则新闻来说,有师生明确表示不知情,并且,部分同学对于企业为学校捐款一事并不反对,但他们认为直接以企业品牌命名教学楼,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并不符合清华大学自身的气质。也就是说,对校方来说,可能仅仅考虑了金钱的效用,而争议的产生则与对大学尊严和气质的考量有关。

    大学要负载价值,守望社会文明,因此它天然地反对功利,与社会即时的、功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真维斯楼”之争让我们看到了丑陋和庸俗,只能让我们失望。哈佛大学前校长Derek Bok忧心忡忡地指出,目前大学已从一个知识学术的中心,逐渐转变为牟利为主的机构,这是应该及早警惕及防范的现象。他表示,当代社会对于专业知识、科技发明及终身教育的需要与日俱增,为大学提供了创造财富的商机。无论体育活动、科学研究或推广教育,都成了有价商品。学术与商业的结合固然得以学习企业界的效率和精神,但一旦追求利润超于一切,学术价值随之沦为商业化的祭品,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势必崩解。这能深入帮助我们认识“真维斯楼”之争出现的背景以及隐藏其上的民众情绪。

    大学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但不能等同于社会,还要尽可能避免受到肤浅、功利的社会生活的影响,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责任,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操守。近年来,社会发展变化很大,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市场价值不断侵入大学校园,大学再也不能孤守一隅。从一定程度上说,大学接受捐赠不仅是一种必然,也应得到鼓励,但是,如何接受乃至接受的程度却有一个边界的问题,不能见利就上,而就“真维斯楼”之争来说,无论是多么美好的借口和无奈的抱怨,都无法掩藏大学趋利性的一面。

    即便在教育部有规定“教室不能以捐助者名字命名”的前提下,我们还是看到了“真维斯楼”。这不能不引起反思。由于社会发展实际的制约,大学的职业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功利性定位的色彩越来越浓,自由教育流于空想。而教育的利益化、商品化驱使一些人把大学当成与社会进行名利互动、金钱交换的利益平台,因此,厘清隐藏在“真维斯楼”之争背后的大是大非并不多余,相反,应成为整个社会的必修课。

    “真维斯楼”之争不在“钱”而在过度商业化,而与之相伴随的问题是:商业化会不会成为大学的祭品?

   (河南 朱四倍)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