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洲:摩天楼上场,保障房缺席
河北新闻网
2011-06-09 06:54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6月8日,与房子有关的两则新闻同时见诸媒体,很值得一读。一说是“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发布,眼下中国在建的摩天大楼超过200座,这相当于今天美国同类大楼的总数。当前国内一些并不具备摩天大楼消费力的城市,也在规划兴建顶级摩天大楼。未来三年,平均每五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五年后中国摩天大楼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四倍。另一说则是时间过半,各地执行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情况堪忧,一些城市的开工率尚不足三成。从整体来看,目前仍约有七成保障房没有开工,资金短缺是最大障碍。

    两则新闻如同经过精心策划,对比鲜明。耐人寻味的还不止于此。摩天城市排行榜甫一发布,部分上榜的城市旋即在本地媒体上,对这则新闻进行了地域化的加强处理。这里面多少有些一举成名般的亢奋和荣耀,如同范进中举后的胡氏娘子,逢人便炫耀“我相公中举了!我就知道他会有出息的”。与之对应的是,6月6日是住建部要求各地公布保障房建设项目进程的最后期限,可是在地方官网上,尚没发现一个城市公布保障房建设的相关文字。

    摩天大楼和保障房,孰冷孰热,孰轻孰重,不难感知。说起来都是房子,不过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堆砌浇筑物,只因为一高一矮,高的被热捧,矮的遭冷遇。这让人想起一则笑话,如何使择偶的女人义无返顾地选中五个男人中个子最矮的那一位。一女答曰:“除非其他四位男人是杀人犯”。另一女附和,除非高个男子有犯罪记录。还有一女称,如果高个男人有“性骚扰”癖好,方可考虑选矮一些的男子。倘不是“矮个子”的保障房强行与官帽挂钩,恐怕在地方政府那里,连“备选”资格都列不上的。

    摩天大楼这玩意儿,有人叫好,有人诅咒。先不说其容易引发消防安全隐患、地面沉降以及环境、能源、交通问题等专家普遍认可的一系列毛病,德意志银行证券分析师劳伦斯1999年就提出了著名的的“摩天大楼指数”,说是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发生在超高大楼落成前后,事实证明这在经济生活中屡试不爽。闹得经济不得安生,是曰臭。而保障性住房事关穷人的居住权,政府关注“穷人的经济学”天经地义。穷人眼巴巴盼着的东西,自然是香饽饽了。问题是,该臭的没臭起来,该香的没香起来。

    这里面就有个看人看事的角度问题。仰视是自下而上看,是因为站得低或者看的东西比自身高大。俯视当然是自上而下看,是因为站得高或者看的东西比自身渺小。仰视和俯视通常是一种心态使然,决定心态的自然是某种立场、态度、情感、习惯等的考量。就摩天大楼和保障性住房而言,被地方官员仰视的当前是前者,被地方官员俯视的无疑是后者。习惯仰首瞻天,也就极难低头看脚边的事物。那么,决定地方官员看事物的角度的,是些什么考量呢?

    问题其实很简单。在中国,高楼不仅是财富和实力的象征,它还被赋予政治学的意味。地方官员都有其不长的任期,在任期之内自然希望能显示政绩,现在不大时兴比拼GDP了,民生又不容易量化,还有什么比搞摩天楼更显眼、更讨巧和来得更快的呢?摩天大楼已不仅是一幢建筑,它还承载着日渐膨胀的官心。从这个意义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超高建筑早已不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众多二、三线城市甚至县级市的建筑高度,也在不断寻求新的超越。

    在地方政府看来,中央财政的保障房补贴资金仅具象征意义,大量的真金白银还要靠地方掏。保障房如果建得铺天盖地,不仅要地方政府投钱,还会直接减少辖区内买房的“刚需”,零地价、低税费的保障房工程无异于剜了地方政府的心头肉,这怎么说都是“赔钱的买卖”,哪里比得上拆迁卖地和商品房开发呢?资金缺口当然是有的,就算完全不缺钱,地方政府就情愿掏钱搞保障房了吗?地方叫苦叫穷不迭,至于到底穷到何种程度,看看每年的“三公消费”数字便可知。如此说来,“矮个子”的保障房尽管无“原罪”和“劣迹”,也无不受人待见的癖好,在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地方政府那里,也没有被高高捧起的道理。

    限低不限高、限小不限大的明规则大行其道,居民住宅区被高楼包围而形成峡谷似的新“城中村”,随即这片地区的命运一定是被迫拆迁竖起高楼,城市由此阔步走向“高楼森林”。城市越来越光鲜亮丽,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狭小,这大抵就是城市“高度痴迷症”结下的苦果,外形好看却难以入口下咽。高楼之高,不代表民生之享。高楼易见,住房难寻。居民住宅在地价的挤压下越来越向城市外缘转移,从而为商业化的高楼大厦腾出空间,谁能说被赶往城市边缘保障房中的人群,不会日渐被社会边缘化呢?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峻峭挺拔的摩天建筑正在塞满中国城市的众多角落,李白的夸张诗意变成颤巍巍的摩登现实。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城市政府似乎陷入一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摩天大楼竞赛。这让我想起一项基于比赛双方臂力和腕力的体育竞技活动——掰手腕,简单易学,充满刺激和挑战。比赛双方相对隔桌而坐,右手手肘置于桌面,手掌相对反握,虽然只是手部相互接触,却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取胜对手。

    时下地方政府间的掰手腕,从台上到台下,掰完GDP,又掰起摩天楼的高度。卷入掰腕比赛的城市政府,一个个面红耳赤,眼珠暴出,龇牙咧嘴,虎视耽耽,面目近乎狰狞,却乐此不疲。在一片没有输赢终点的喝彩声中,掰来掰去,热闹归热闹,只闻发令枪响,不见保障房上场。久而久之,老百姓连围观的热情也渐次冷却,所谓的掰手腕,成为官员的自娱自乐。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