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北大“校长推荐制”错在哪?
河北新闻网
2011-06-20 18:20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继近日爆出北大今年给出60分的自主招生优惠,追平清华最高优惠后,昨天北大招办再扔“重磅炸弹”,根据刚刚发布的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被校长推荐的学生只要通过北大面试,高考时只需通过一本线就能被录取。(6月20日《京华时报》)

    “校长推荐制”在国外很常见,但是到了中国,即便是北大、清华,也不被公众所信任。不论是普通公众,还是诸多教育界人士,甚至一些教育主管官员,对“校长推荐制”都普遍信心不足。作为自主招生的一部分,“校长推荐制”被人批评,主要集中在公平性上。很多人都担心,校长是否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有钱有关系的人会利用“校长推荐制”让子女获得进北大的机会。

    在很多人看来,“校长推荐制”的录取分数已经很低,如果继续降低,是不是给一些人留下了口子?公众担心,目前的试点性改革,偏离了原有高考制度的基本路线,实际上造成了更大的不公。也正是因此,“校长推荐制”以及自主招生试点,比原本统一的高考制度引起的争议更大。当然,改革不免伴随诸多争议,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界的期待和忧虑并存。而主导性的意见则是社会的焦虑,主要体现在对公正性、科学性的质疑,至少说明是不正常的。

    从这些质疑中,清晰可见“校长推荐制”也好,自主招生也好,作为高考招生改革的一种尝试,其实是牵一发动全身,很难超脱于现有的制度背景。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扩大高校自主性的招生制度,只会为腐败留下机会。基于此,社会热切期待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这是因为现行高考制度不仅加重学生负担,阻碍特殊人才选拔和社会创造力,而且加剧教育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高考改革的高压线,这一点不能偏离,其关系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未来。

    香港的著名高校同样也在内地自主招生,却为何没有引起对其公正性的质疑?答案不言而喻,香港高校有自己的标准,并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问题的背后是社会大环境和制度因素。一切高考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其实都是各类教育、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对北大等高校“校长推荐制”的质疑,即源于此。高考招生制度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制度群,既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也涉及社会人才选拔机制,这进一步决定了高考改革的艰难。

    所以,在矛盾的漩涡中,高考改革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招考制度变革就解决所有问题。正所谓高考改革的前提是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高校办学的独立性。如此才能打破高考统一的指挥棒,并同时赢得社会对招生制度的信任。明白这一点,我们更清楚“校长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很难起到鲶鱼效应。

    高考制度改革不能小打小闹,而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表面性的改革无异于浪费时间,制造更多的不公平。接下来的选择,不能继续重复饱受争议、南辕北辙的部分错误试点,而是应早日分步开启根本性变革之路。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