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侠:副省长带被褥下乡的标本意义在哪?
河北新闻网
2011-06-20 18:24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昨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摘登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下乡住村笔记”,笔记中透露,刘维佳自带被褥下乡调研,发现了农村一些诸如灌溉工程利用率不高等十一个问题。(6月20日《新京报》)

    副省长刘维佳带着被褥下乡调研既不是“先河者”,也不是“最后者”,而且并未把“微服私访”升华出惊天动地的政绩,为什么能动人心扉呢?就是因为目前这种高官暗访、亲民行为洛阳纸贵,偶尔出现副省级高官“与民为伴”,百姓当然像见到天神一般高兴。一方面高兴官员这份艰苦朴素的亲民情怀;一方面高兴有机会向省级高官表达诉求;一方面高兴有省级高官做主,基层问题很可能迅速解决。本是“人”的高官被百姓当成“神”高兴,不值得吏治反思么?

    我们常见不少官员基层调研总是早通知、早安排、早指点,结果被下级忽悠套牢。因为看的都是“面上风景”,调研的都是“水分十足”,出台政策、举措当然容易沦为下级政绩工程的支撑。而官员“微服私访”,突破了下级官员的层层设防,避免了哗众取宠下的“临时包装”,让下级防不胜防;让调研官员看到一个真实的基层,听到百姓真实的声音。所以副省长刘维佳一到基层就发现了“十一个问题”,回来后便能针对性地出台举措、发布命令,该完善的完善,该改正的改正,该终止的终止,从而避免大量的劳民伤财;扭转干部脱离群众的步伐;进而监督下级的施政行为,促使官员执政为民不玩“虚”。

    副省长基层调研“不带秘书带被褥”过去司空见惯,现在却简直千里难寻。官员调研惯性官僚、张扬、升级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许多官员官本位思潮抬头,总想借调研机会摆摆排场、显显身价、享受一下下级的犒劳;二是调研智慧的匮乏,总以为下级不会弄虚作假、问题总会一览无余,调研总会把问题“一网打尽”;岂不知弄虚作假早已成为不轨下级的拿手好戏,三下五去二就把“调研”折腾成“调包”。三是调研本身存在浮躁。一些官员以为调研就是实地看看、做做样子、交差了事,所写报告也是“老一套”,这样的调研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容易误导决策。

    官员调研自古以来就有“公开调研”和“私访调研”两种,两者各有锋芒,不可替代。相比于公开调研而言,“微服私访”成本低、眼界实、见效快、震撼力强;下级不怕“公开”怕“私访”就是这个原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成为吏治经典,如今这一吏治“法宝”仍然锋芒毕露,许多官员丢弃了这一法宝,吏治少了一柄监督利器,世上多了许多官僚腐败,不是调研的遗憾么?刘维佳带着被褥下乡调研具有吏治监督意义、务实调研意义、亲民爱民意义,很值得各地制度化推广。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