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明:公众为何关注父亲节的避孕套?
河北新闻网
2011-06-20 18:30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今年父亲节,厦门年轻人“不送寻常礼”,各种创意、搞怪、另类“心意”受到热捧。甚至,有一名大三学生给父亲送了几盒避孕套,意在“博爹一笑”。(6月19日《海峡导报》)

    女儿在父亲节给其送“避孕套”,的确够新颖,不过早在去年,一名单亲父亲就收到这样的礼物,当时那名父亲很迷茫,于是发到网上,让大家还共同讨论,这到底合理不合理。对送避孕套的女儿而言,就现实的争议而言,也是分为两派的,一派思想先锋,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派略显保守,认为这样的观念尽管先进,但还是难以接受。对这,无法断定谁是谁非,但不容否认的是,真理愈辩愈明。

    送安全套之事,自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濮存昕,一方面,他以深圳“防艾形象大使”的身份,和年轻人大方谈性,呼吁大家用安全套保护自己,远离艾滋病;另一方面,他对自己远在美国读书的女儿,在其离家时,也会将一盒安全套放进女儿的行李箱。他认为,让女儿了解性知识是一名父亲的责任。的确,如果将避孕套与“安全”联系在一块,不仅仅纠结于避孕套本身,那我们也可以把这名女儿送父亲避孕套一事,当成一起普通的安全防范意识来解读。

    遗憾的是,无论怎样的解读,都难以消弭当前存在于网络的争辩,在现有的语境下,这种冲突很难一下子解决,甚至缓和。不就一只避孕套么,何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呢?原因不难解释,因为网民年龄的差距,代际观念的差别是理所应当的——年龄稍长一点者,观念上还是趋于保守的;年轻一些的,观念自然会开放些,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与时俱进的观念变化在年龄上留下的痕迹。

    因而,争议的焦点其实并不是避孕套本身,换成内裤之类的比较隐私的东西,或许会存在同样的争议。这说明,我们为何关注一只小小的避孕套,只因为我们认为社会观念与意识形态还需要有一定的“更新”。也就是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在代际观念的差异上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点,可以让双方心平气和,都在接受范围之内。但同时,我们也应不断地促使这样的一个点“前移”,和与时俱进的社会观念接轨。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