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香港“锥形杯子”和公司“不设椅子开会”
河北新闻网
2011-07-01 18:24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近日,某公司的开会规定在微博上流传。在公司的墙上,贴着开会规定。发言不得超过10分钟,手机不准带入会场,会议室不设椅子,让与会者站着发言,以节省时间。这几项关于开会的新规得到了网友的称赞。(《扬子晚报》7月1日)
 
    有人曾这样描述单位开大会的场景,“开会二十分钟了,10%睡了,20%翻阅宣传材料和看手机,20%左看看右看看,20%目光呆滞,其余在上述状态中徘徊。”数据未必准确,但开会时上班族开小差、干杂事是常有的事。也正因为如此,“会议室不设椅子,让与会者站着发言”就有了针对性。

    就笔者的看法,单一地就公司的规定来看,意义当然有,但也仅仅是一个公司的“法宝”,但如果推广开来,我们的政府部门和官员也学习这种开会的方式,在笔者看来,则不失为一种理性和契合民意的选择。

    从本意上说,会议是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政府治理的有效方式。但在我国的当下,领导官员的主要任务似乎只是参加无穷的会议,并且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文山会海已经成为政府职能发挥和行政效率提升的重要障碍。据报道,在“首届世界城市市长高层论坛”上,中国市长们的讲话受到许多媒体的批评。参加会议的记者列举了市长们发言的特点:一是说话让人听不懂,二是市长发言时不讲场合,千篇一律,用的全是国内政治生活中长期使用的那一套“革命话语系统”等。
 
     这种“不设椅子开会”的做法,让笔者想到了香港“锥形杯子”的经验:在香港行政部门,办公桌上不准放茶杯。喝水要去每个楼层专门的饮水处,使用这种一次性无底座圆锥形杯子。这种杯子只能拿在手里,不能放下来。当香港政府官员解释说,这样不但节省水杯的材料,重要的是逼着公务人员赶快把水喝完,回到座位上去处理公务。当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体现到一个杯子上时,我们的政府部门和官员呢?而由此政府部门如何审视“不设椅子开会”的做法,就值得追问。

    当前,隐藏在会议背后的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蔓延滋长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官员是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因此,会风不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官员的私事,小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就笔者的观点,应正视隐藏在文山会海背后的深层次因素,一是官本位意识,二是权力支配意识,三是目中无人——公民,四是不会开会,没有认识到会议是民主政治的典型体现,是通过意见的交流和碰撞达成共识。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点,或许,就能走出文山会海的陷阱。
 
     更何况,会议是民主政治的典型体现,是通过意见的交流和碰撞达成共识,而要达到这种目的,必须有一定的效率,而不是为了会议而会议。孙中山在《民权初步》一书中,讲到了开会的程序和规则这个问题,他说:“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国家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即使在今天,这样的见解和认识,我们都还没有完全达到。 

  “不设椅子开会”面前,政府和官员脸红吗?香港“锥形杯子”和公司“不设椅子开会”给官员改进会风,提高效率,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