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生:盯卡不盯人,实名制只能成为纸上风景
河北新闻网
2011-07-07 12:57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轰轰烈烈的购物卡实名制已经执行了一个月有余,按规定,单位和个人一次性购买预付购物卡满1万元,必须进行实名登记。这一新规的出台,旨在根治购物卡等商业预付卡引发的腐败等症结。但是,因规范不够细化、监督无法落实等原因,购物卡实名制俨然成为了一纸空文。(7月6日 《广州日报》)

    这样的结局,虽说与初衷背道而驰,但却在不少人的意料之中。早在“购物卡实名制”出炉之时,就有不少人指出制度中显而易见的“漏洞”,诸如一次性购不记名卡超1万元须登记,一次性购卡单位超5000元、个人超5万元须经银行转账,不记名卡面值不得超过1000元、记名卡不超过5000元等看似威严的约束条款,实际上只需简单的拆分、多次购买,即可“规避”相关风险。

    众所周知,有“第二人民币”之称的购物卡,在给商家、金融机构等带来巨大利益,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实惠和方便的同时,也成了洗钱、腐败的温床,偷税漏税的渠道,行贿受贿者“新宠”。面对如此烫手的“山芋”,只在登记环节设“卡”防范,在消费环节则没有一定的验证手段,指望“实名”来遏制购物卡上的腐败,绝非釜底抽薪之策,除了给商家增加工作量之外,其他的影响几乎没有。

    从各地传来的消息表明,商家在在执行新规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阳奉阴违”、“见招拆招”现象。比如,1000元面额的不能随便买,就叫顾客买两张500元的,拟或是“化整为零”,以“999元充值卡”取代“1000元面值预付卡”。即便面值超过千元,也会根据购卡人的意愿选择是否采取实名制,将发票开成办公用品等等。“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用在购物卡实名制上可说是恰如其分。

    在我看来,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信马由缰,在于权力可以变现。吾等平民百姓,想要得到一点商家的优惠,只能自掏腰包购卡,即便你望眼欲穿,天上也不会掉下个“购物卡”来。只有那些权力官员才会门庭若市,才会“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购物卡”,才会一掷千金、堂皇腐败。可见,将沉甸甸的反腐责任寄希望在商家和购物卡上,实在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亦非治本之策。

    一位网友说得好,治理购物卡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从治理腐败的角度去考虑,整治购物卡背后肆意妄为的权力。只盯紧购物卡,而不盯用卡人,不把权力关进笼子,只管购物卡的“进口”,而不管“出口”,势必会南辕北辙,给人以“技止此耳”之感。唯有强化消费过程中的全程监管,唯有形成与银行联网等完善的机制,实现实名消费,才能让“购物卡腐败”寿终正寝。而这,无疑还任重道远。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