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一场雷雨击中京沪高铁“软肋”
河北新闻网
2011-07-11 18:20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昨日下午6时许,因山东省境内雷雨大风,造成京沪高铁曲阜东至滕州东至枣庄间下行线接触网故障断电。受此影响,京沪高铁19趟下行列车晚点。昨晚7时37分,故障修复,恢复行车。对此,中国北车集团技术专家——CRH380项目组总体设计师李瑞淳表示,京沪高铁是一个综合项目,并不仅仅是列车本身。此次停车事故与列车本身质量无关,雷雨大风导致接触网故障,使列车没有动力来源,再好的列车也没法跑。(《新京报》7月11日)

    京沪高铁犹如时尚明星一般,不断制造“雷人”新闻,来吸引公众的眼球。先是京沪高铁开通后,京沪间原有的5对卧铺动车组取消。“夕发朝至”特快列车也仅剩T109/110一棵“独苗”, 此举被舆论认为是“被高铁”。紧接着,刚刚运行11天京沪高铁,又被雷雨击出了一场“大病”。

    尽管京沪高铁发生的这起断电事故,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它曝露出不少问题,击中了高铁的不少“软肋”,亟需铁路部门来总结,以避免今后再“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方面击中了铁路灾害预警系统的“软肋”。德国已从70年代普及预警系统,用来防止洪水、地震、雪崩、电力等对铁路交通造成的损害。此后,日本、美国等国家也纷纷建立起完善的铁路灾害预警系统。反观国内,尽管我国在高铁速度上领跑世界,但在铁路预警预防上,基本处于刚刚起步状态,落后于多数国家,倘若我国在这方面技术成熟的话,类似的高铁事故可以轻松规避。

    与此同时,反衬出铁路部门缺乏处理应急危机的能力。按照要求,接触网如果断电,列车可能失去电源,但并不影响车内的电力供给。因为,京沪高铁对意外事件备有自身供给功能。列车自身可供给120分钟的电源、通风功能,让故障列车有足够时间等待技术人员的救援。但昨日京沪高铁滞留期间,列车备用应急电并没有起作用,遭到各方强烈质疑。一场雷雨大风,把超世界一流的高铁“击垮”了,“击”的高铁19趟下行列车晚点。虽然听起来似乎是笑谈,但恰恰曝露出铁路部门应急机制的软肋。倘若连这样一丁点的故障,都排除得十分被动和吃力,大的故障又将会怎么样呢?这个大大问号,急需职能部门来拉直。

    此外,验证了高铁服务尚未“提速”。中国铁路正在驶入高铁时代,但高铁之高不应仅仅体现在“时速”上,服务质量方面的“提速”也是题中之义。就拿这次发生的事故来讲,既没有列车人员向被滞留的旅客道歉,也没有对滞留和晚点一事给予解释,以至于很多旅客对于京沪高铁此次滞留不满,并表示未来可能不考虑继续乘坐。受此消息影响,沪深两市今日早盘高铁概念股承压,相比之下航空股出现强势上涨,这不仅反映了其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上的“短斤少两”,更映衬出高铁服务仍停留在低速时代。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承载着公共性质的垄断企业,享受着国家优厚的政策优惠和利益倾斜,铁路部门应肩负起社会道义,认真检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多些社会担当,及时作出实质性的改进,以避免高铁事故的屡屡发生。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