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邦:老百姓成“老不信”,政府公信力何在
河北新闻网
2011-07-12 16:07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人民网7月11日报道:7月9日,赤水市发生一起“工程车碾死一对父子”的交通事故。事发后,多名网友发帖称,肇事车司机曾两次碾压死者,因此“系故意杀人”。昨日,当地警方表示“两次碾压”情节属实,但并非故意。

    7月9日,赤水市发生一起“工程车碾死一对父子”的交通事故。虽然当地警方表示“两次碾压”情节属实,但并非故意,以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但让人遗憾的是,网上却是众口一词的高喊:“不相信!”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与网上群情汹涌的质疑声相比,当地警方解释的声音竟然是显得那样的微弱,官方话语无疑遭遇到了网络舆情的“围剿”。面对网络舆论那声声高喊“我不相信”,当地警方的对事故的定性,似乎根本不能让人信服。

    更加吊诡的是,近年来,“不明真相的群众”成为热门词语,不断从官员口中说出。而每每看到“不明真相的群众”,公众都会飘过一片冷笑声。于是乎,有人戏称现在的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为何“不明真相的群众”会不断在官员口中出现?实在是颇堪玩味。如果需要的时候,群众就是可以“依靠的力量”,不需要的时候,就成了“不明真相群众”,那么我们可以追问:政府的群众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每次事件中,官方口中说出的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群众除了一声冷笑之外,“官字两张口”之类的说词也成了公众表达不满的常用语。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老百姓普遍成为“老不信”,如果“官字两张口”成为公众对官员的基本评价,我们不能不追问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政权的根基何在?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权的权威性来源于公信力。如果公权失去了公信力,至少意味着失去了其道德合法性。每次公共事件,网民都是一边倒地质疑,在公众的质疑声中,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断流失。一个又一个的公共事件,成为公权公信力流失的一个又一个的“伤口”。当前,政府公信力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公信力流失已经是政府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危机。如果公权失去了公信力,其结果会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每次出现公共事件,官方都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通过掌控的媒体来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声音,也可以通过删帖等形式,甚至是运用警力采取“跨省”等非常手段,来打压不同的声音,看起来官方牢牢掌控了话语权。然而,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如今之中国,已经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质疑的声音还是无可避免地在网络上掀起波澜。

    老百姓成为“老不信”,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断流失。每一次公共事件都成为政府公信力的“伤口”,政府公信力“伤口”何时“止血”,兹事体大,不可不察。老百姓成为“老不信”,从中可以看到官民之间的互不信任,也可以看到官民之深刻的对立情绪,这种可怕的对立与裂痕,任其发展,其结果会是什么?实在是令人不敢多想。居官者,能无慎乎?能无畏乎?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