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无月 文化被商业裹胁
河北新闻网
2011-09-12 13:04
来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中秋临近,进入了商家传统意义上“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进入九月,特别是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中秋经济”也在各大商场里热闹开来。商家们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几乎能和中秋沾上边的都进行大肆宣传,渴望谋求最大的市场份额。(《生活日报》9月9日)

    “中秋经济”的大行其道已经成为一种事实,这也引发了不少学者和公众的忧虑——“中秋商业化”的同时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笔者注意到有关人士喊出了“发扬中秋文化,不妨打好商业牌”,对此,我们能接受吗?难道任由“中秋文化”和“中秋经济”对抗吗?

    不能说“中秋经济”的出现一点道理也没有,但是,对其进行鼓吹却是另外一回事。应当正视的一个现实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越来越式微。以中秋节来说,不仅充满了商业的味道,甚至只剩下了“月饼节”的尴尬,成为人情和腐败的载体。也就是说,中秋节在当下几乎被“空心化”了,由此,鼓吹“发扬中秋文化,不妨打好商业牌”,除了仅仅是对商业的迎合外,恐怕难有其他价值。

    “几乎能和中秋沾上边的都进行大肆宣传,渴望谋求最大的市场份额”在揭示出商家精明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作为节日符号的中秋节已经被侵蚀了。如果说当下的中秋节已经走偏的话,那么单一的鼓吹更是“偏上加偏”。中秋节起源于农耕文明,在工业文明的裹胁下,中秋节丧失了一定的精神基础和存在空间,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顺应民意的中秋放假规定。

    中秋是一种文化。人民网的一则调查显示,近7成网友认为中秋商业味重。可以说,当下应警惕中秋节的商业化乃至空心化而不是鼓吹之。在中秋等国味十足的节日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它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代地传下来,把那些流传千古的优良品质注入我们的血液和生命。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依附于商业化,恐怕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不相符吧?

    当一个个传统节日与我们擦肩而过时,当一个个传统节日被商家过火炒作时,我们对这些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又有多少认识?就笔者的观点,应厘清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模糊认识,挖掘、拓展、传播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这是节日存续下去的真正价值之所在。否则,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我们会更快地迷失方向。

    民众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重视表面上似乎是传统或怀旧的回归,实质上是民众心中情感意愿的展示,往往蕴涵着文化观念的变化和价值立场的考量。这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正因为如此,强化传统节日的创新而不是囿于商业局限,才能跳出“中秋文化”和“中秋经济”对抗的陷阱。在考虑到公众情感需求的同时,既要防止中秋节民俗沦为月饼节,更要防止中秋节被商业所裹胁,因为后者造成的节日空心化更可怕。

    节日犹如一扇窗口,从这里可以洞察一个民族的文化遗存和历史积淀。丢了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最终可能丢掉的是民族精神。应该承认,传统节日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古老的节日习俗与现代生活的契合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须探索的问题。如何使传统节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重要课题,而首先要解决的恐怕就是跳出“中秋文化”和“中秋经济”对抗的陷阱,防止中秋节的“空心化”。

    (朱四倍)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