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一部辛亥史,半部在江南
河北新闻网
2011-10-09 21:14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武昌首义一声枪响,辛亥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十几个省纷纷宣布“独立”,陆续光复。辛亥革命并不波澜壮阔,甚至武昌起义本身都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是,之后的革命势如破竹,这是因为有“势”,因为“竹”之腐朽。什么叫“大势所趋”?这就是。

    广义的辛亥革命,不仅仅是指辛亥年,而应该从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算起,直到1913年9月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结束为止。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之后陆续诞生了华兴会、光复会等等,以及联合各会党的同盟会。革命尽管并不波澜壮阔,但一直没有停摆。

    辛亥革命,是典型的革命走在了改革之前。清政府在风雨飘摇之际,才开始“预备立宪”。此前于1905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让“自己土地成人家战场”的大清帝国看到,日本这样一个君主立宪的小国,竟然战胜了俄国那样一个专制大国。然而,民主宪政不是馅饼,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清廷“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还是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既得利益,你看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第一条就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革命起义总是慷慨赴死的姿态,而立宪改革却是软不拉叽。清政府成立区别于旧军队的新军、向美国日本等开放留学派出留学生,都算是一段时期具体的改良行动,而事实证明,接受新思想多了,留学生和新军中的有知识者,都成了革命、起义的中坚力量,他们要的是民主,他们就是要革掉专制的命。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