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官心病”不能再拖延
河北新闻网
2011-11-08 10:55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11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不孝公务员”折射干部“心病”》的深度报道,对近日发生在深圳市某区的一起公务员打骂父母事件进行了反思——“其中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方面,是官员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心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官心病”。

    人不是冰冷的、程序化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人的心理同身体一样,如果不注意调节、养护,就会产生问题,甚至生病。同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交际复杂、心理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的确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据报道,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曾透露,在该院就诊的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务员约占10%,比其他任何一种职业都要多。由此不难看出,心理问题已经不是极端的个案,而已成为困扰公务员群体的常态疾病。

    然而,一些公务员对“官心病”的态度却让人担忧:要么羞于启齿、讳疾忌医;要么置之不理,不认为心理亚健康或心理疾病是一种“病”。究其原因,除了认识上的误区、个人隐私的顾虑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一些官员而言,一旦被认定有“心病”,就可能意味着仕途的终结。这就使得“官心病”形成了恶性循环:有病不敢说、不就医,不敢说、不就医又反过来使病情进一步加剧。“官心病”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和事业,还会影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公共决策的质量。提高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因此,对“官心病”必须高度重视,立即着手,从观念和制度等诸多方面进行治疗,再不能继续拖延。

    首先,对那些有心理疾病或心理亚健康的官员,官员考评机制应持宽容接纳的态度。因为就算一些官员有心理疾病,但只要能得到及时科学的调整,还是能够恢复到健康状态的。因此,考评机制不能“一票否决”,而是应该允许那些暂时遭遇心理问题困扰的官员“带病工作”,给他们一个和谐、健康、宽松、人性化的环境,助其早日康复。

    其次,社会观念也应该进行调整,不能歧视心理疾病和患有心理疾病的官员。心理疾病就像感冒一样,其存在是正常的,完全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目前,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公众对心理疾病患者带有一种“无意的歧视”,认为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变态”。这种错误观念会给心理疾病患者特别是患病官员造成更大的心理创伤,使其不能正常生活、工作甚至就医。

    最后,有必要对官员群体开展专门性的“心理疗养”、“心理培训”,并让这种培训和疗养成为常态,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

    总之,唯有多管齐下,“官心病”才能得到很好的医治。如此,受益的将不仅是官员个人,还有党和人民事业。(雷泓霈)

 

             热读:佟大为疑似患心理疾病 憔悴现身北京医院问诊(组图)
                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 半数疾病与心理有关
                杨耕身:女白领“过劳死”警示“亚健康中国”
                10个信号提示你亚健康了!
                李辉:某些官员心理失衡不是群发病症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