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产比例 就是增加社会幸福感
河北新闻网
2011-12-22 11:38
来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启动“中国社科智讯”平台,并首批发布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公众对地方政府在廉洁奉公、惩治腐败方面的满意率为33.3%,中等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更有家庭幸福感。30岁至34岁之间的人感觉最幸福,其次是29岁以下群体。(12月20日《北京青年报》)

    说实话,我一直以来都对各研究机构类似的“幸福感调查”不以为然,充满怀疑。幸福在哪里?幸福是什么?你幸福了吗?对于幸福的理解,每个人可能都会给出一个阐述。幸福很难有一言以蔽之的共识,“感”也并不会通过纸面调查表现出来,所以很多时候“幸福感”是一个伪问题。但“不幸福”却是有共识的。焦虑于自己的食品被添加剂和地沟油围困的人,肯定是不幸福的;被高昂的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担心老无所依而不断拼命赚钱存钱的,肯定也是不幸福的。所以,“不幸福感”倒是比较好确证并有共识的,与其调查“幸福感”,不如调查“不幸福感”,通过“不幸感”去界定公众的幸福感。

    不过我觉得,社科院这个“中等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更有家庭幸福感”听起来还是比较靠谱的——不知道问卷是如何设计的,调查是如此进行,样本有没有代表性,但起码在结论上,既符合常识,又符合常情常理,印证了舆论对中产收入的一般印象。

    虽然对幸福感的问题见仁见智,但一个已经形成基本共识的判断是:幸福与收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是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高。当然,也不是收入越低幸福感就越高。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有一个临界点,在一个临界点这前,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当过了这个临界点,再高的收入也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了——当然,这个“临界点”到底在哪里,每个人因人而异并不相同,但从群体和阶层的角度来看,中产阶层中更多比例的人,正好处于这个关于幸福感的临界点上。

    低收入者,很多自然是充满不幸感的,从他们焦虑的问题可以看出来。不幸感源于,他们是改革的最小受益者,是制度的被排斥者,是权利的被侵犯者,是利益的被漠视者。大的体制背景下,中产阶层虽也难免这些问题,但因其较高的收入,起码能获得一种相对的幸福感。而高收入者,虽然无须面对低收入者的这些问题,但他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比低收入者更让人头疼:巨大的贫富差距下,社会的仇富,他们面对舆论时巨大的不安感;权力未被驯服下,权力对富人阶层的啃咬,他们面对权力时的无尊严感;在法治不健全的语境下,如官员打交道时的战战兢兢,利益缺乏稳定预期情况下的如履薄冰。

    幸福感,其实并不那么高深,它是一种平衡能力,既在比较中的平衡能力。并没有绝对的幸福感,幸福都是在相对中比较出来的。中产阶层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与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境况的比较中而产生的。中央正努力通过各种改革,扩大中产阶层的比例,让社会变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扩大中产比例,其实,就是增加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曹林)

           相关热读:石家庄公益文化惠百姓提升城乡幸福感
                  调查称中国人近四成不幸福 企业领导幸福感最强
                  邯郸峰峰“文化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感
                  上班也可以很幸福:提升工作幸福感的五个秘诀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