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娟:村主任跪地血书倒逼扶贫机制
河北新闻网
2011-12-26 22:22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近日,河南三门峡灵宝市函谷关镇白家寨村村委会主任白彦民,为村民修路跑到郑州市街头跪地乞讨,要借3万元,并当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保证:“为百姓修路借钱,永不贪污。”(12月26日《新京报》)

    笔者注意到报道中白彦民坦言自己跪地血书的目的,并非真的想从中要到3万元,而是想引起媒体的注意和当地政府的关注,以此解决村里修路资金的困境。事情也正如白彦民所预料的方向发展——当地政府已答应帮助解决部分资金,上级部门也将给予扶贫资金投入。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白家寨村是一个贫困村,村民要求解决出行道路的问题由来已久,也符合扶贫资金投入的方向和条件,为何扶贫的阳光始终照不到,以至于村主任跑到城里跪地血书?

    面对扶贫开发,我们要正视这样的现实:一方面,一些亟需扶贫资金的地方常常是在等米下锅;另一方面,贪污、侵吞、挪用、挥霍扶贫资金的案件却时有发生。资料显示,2011年仅中央财政用于扶贫的资金就达306亿元。按照目前的扶贫运行模式,这些资金主要通过各级政府层层传递并最终由县、乡政府来控制使用,基层政府成为扶贫最关键的一环。这个环节直接负责贫困人口的认定、扶贫资金的投向,是最难监管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贫困地区捉襟见肘的财政困境,使得将扶贫资金挪用到对地方经济、财政甚至自己的政绩有好处但扶贫效果不大的项目上去成为可能。至于出于个人和部门私利而进行挤占挪用、贪污侵吞更是防不胜防。这就需要反思现行的扶贫体制机制了。

    长期以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被认为是我国扶贫的一大特色。由于政府主导的扶贫行动,我国的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减贫成效举世瞩目,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深入观察扶贫实践,也很容易发现在这种机制中“政府主导”很强,“社会参与”不足。过分依赖政府体制和系统来传递管理扶贫资源,势必造成扶贫投资效率低下,使扶贫开发模式日渐失去制度活力和约束力。

    前不久,我国做出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将贫困线上调至2300元,2012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将超过20%。扶贫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现行的扶贫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在丝毫不放松政府主导的同时,要积极学习借鉴世界上成功扶贫开发国家所采用的模式,尽快补上“社会参与”这块短板,把扶贫资金的传递管理更多地交由农民自己的组织和专业性的民间机构来负责。也就是说,从体制上彻底解决扶贫资金的部门分割和挤占挪用,突破传统的扶贫模式,发动民间组织和贫困者真正参与到扶贫行动中,已经成为扶贫战略转型的当务之急。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