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不能接受 有时我们需要“视而不见”

    最近,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教授在该校校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对媒体称自己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表示不能接受。在这封题为《实话实说———我不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的信中,章开沅详细考证了辛亥革命研究史,说明自己并非是第一位辛亥革命研究者。“辛亥革命研究几乎与辛亥革命同步,1912年以后就有许多辛亥革命的论著出版。其中如邹鲁、陆丹林等前辈,堪称辛亥革命研究的先行者……”对于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章开沅先生解释:“我历来反对溢美,摒弃夸张,深恶以大言欺世。但世风日趋浮躁,动辄以‘第一’相夸。我不幸也被‘第一’,这个称号距离事实太远,如果继续沉默就等于是承认,所以不能不实话实话。”

    章先生的公开信发表后,媒体上一片热闹,赞美之辞比比皆是。

    2007年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病榻杂记》上市,在书中,季羡林先生坚持辞去“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当时也是赞颂如云,我百度了一下,报道、表扬季羡林辞衔的辞条居然有12万1千个。

    我当然非常敬重章开沅、季羡林先生的为人,他们坚决拒绝自己认为不该得的名誉,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只是我对某些媒体的过分炒作深深不安。在我看来,章开沅先生自证不是辛亥革命第一人,有充分的说服力,老人的原意不过是借此信表明自己的态度。季羡林先生是不是“学界泰斗”和“国宝”,我不知道,但说季先生是“国学大师”未免有些勉强。国学者,中国学问也,而季先生一生主要研究印度古代语言、佛教史和中印文化交流、比较文学和东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着力并非特别多,与王国维、章太炎、陈寅恪、吴宓等人的学术方向大不一样,国学不是人家的主要方向,这大师从何谈起?

    某些媒体对知名人士坚守底线的行为大加溢美,是有原因的。其一,社会对个人道德要求非常低。官员不收钱,本是最基本的操守,如今却要人歌功颂德;公民不乱丢果皮纸屑,不过是起码公德,当下却被看成是“文明”“高尚”。这种对道德的低要求,也必然反映到对一些知名人士的评价中。第二,也是最主要的,社会上充满了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朋友所在单位领导是一个专科生,留校后先是做团委干事,然后当团委副书记、书记,后来做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长、副校长,最后成为单位一把手,此人行政职务每升一级,头上的帽子必定增加几个,什么教授啦、博士啦、硕导啦、道德标兵啦,最搞笑的是连关制钧等骗子设立的、纯以骗钱为目的的“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头衔,他都不忘弄一个戴着。除了头衔做假,学术抄袭更是触目皆是,学生抄,教师抄,校长抄,院士抄。在如此世风下,国人对主动辞掉虚名的人自然刮目相看。

    私心里总喜欢有一天大家都能对坚守底线之举“视而不见”,我所谓的“视而不见”,不是不去提倡,而是不要大肆炒作,免得让人觉得一个社会的道德高度止于此。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将坚守底线视为如何了不起的行为的时候,当我们的社会有足够的能力惩处甚至彻底制止违反底线之举的时候,说不定那些原本道德不怎么纯粹的人也可以变成真诚、自爱的季羡林和章开沅。(作者:游宇明)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