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找赵本山式“文化符号”?

    2012央视春晚官方微博19日发布消息称,赵本山因带病坚持排练备战春晚,身体极度疲惫,状态欠佳,最终决定惜别2012年春晚舞台。(河北青年报)

    对于赵本山的辞别,其实没必要过多感慨。与个人健康相比,保持一个连续多少年登上春晚舞台的纪录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文化领域同样有着新陈代谢,若没有文化的更新换代,我们又怎么能够得到最好的文化满足?因此,无论赵本山辞别的原因是什么,离开了也就离开了,可以回来也可以不回来,作为一个喜剧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已经无需再靠春晚去证明什么。春晚于赵本山的意义,恐怕只是一个符号。

    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赵本山的离去,却需要重视。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谁来接赵本山的班?这个问题似乎是伪问题,最近几年赵本山不是已经把小沈阳、王小利等徒弟带上春晚的舞台了吗?可是,这种师徒之间的传帮带还算不上一种文化现象的传承,赵本山之所以能够叱咤春晚这么多年,根本的原因是其文化意义——一个接地气的喜剧表演艺术家,一个保持底层形象的文化符号。这两点是赵本山成功的根本。

    这才是作为文化现象的赵本山的价值。一是,他揭示了艺术表演的规律。如果,一个喜剧演员的嬉笑怒骂让人想到了生活,让人看到了生活,这样的表演自然可以获得承认和肯定。而遗憾的是,这样的表演实在太少,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喜剧已经成为一种扭曲后的插科打诨。这样的喜剧看似好笑,但其实本身更可笑。如果喜剧只是一种巧合,只是一种脱离生活的生编硬造,则喜剧离“杯具”也就不远了。

    赵本山的第二个文化价值,是塑造了一个农民的形象。尽管,对于其所塑造的农民形象,批评的声音不少,但不能否认的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赵本山所塑造的农民形象活跃于文化最顶端的舞台上。这种代表的功能让农民这个群体没有消失在主流的文化系统中。诚然,赵本山的农民形象并不全面,但这种代言的作用已是其文化形象存在的价值。对于处于弱势的农民群体来说,他们需要被关注,他们的形象需要走进主流文化,融入主流文化。

    从这个角度看,赵本山的辞别其实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首先,我们到哪里去找像他一样接地气、尊重生活的表演者?其次,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像他一样的农民符号?太多的类似形象不过是流星,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把农民的形象一直稳定在文化的系统中。在庆幸春晚舞台多样化的同时,还应该追问,谁来接老赵的班?■乾羽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