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林:马拉松队开鸡场,市民开啥场呢?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国家马拉松队自己开辟养鸡场,队里领导、教练亲自上阵,当起了“养鸡专业户”,还长途跋涉购买生态鱼和生态牦牛肉。(2月23日 新华网)

长跑的养鸡去了,这不得不说是对当前食品安全的一个讽刺。其实,食品不安全由来已久,只是大家都吃不饱的时候,谁也顾不上这问题。要谈不安全,六一、二年大灾荒时期最不安全,大家都吃不饱,饿死了不少人。现在大家吃饱了,营养也均衡了,突然回头一看,原来我们吃了很多垃圾食品、有危害食品。

中国食品不安全怎么来的?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件事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笔者读大学时,听到一位 杨姓老 先生作报告,老先生是和钱学森一样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报效国家的养殖行业大家,他说“国家太穷了,人民生活很苦,我的一生就是在思考和落实如何让猪长得更快,更有肉”。满足群众需求,当然没有错,在这种思路指引下,饲料、肥料、农药等以前中国少见的东西被广泛应用在大农业上,猪、牛、羊长肥了,水稻、玉米、高粱高产了,但猪、牛、羊体内却残留了不少饲料,水稻、玉米、高粱内也残留了化肥农药。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有害物质不超标,不影响食品安全,一如先射击后划圈,把食品安全标准主动降低点就行,更有甚者还可以象网民开玩笑说的一样,天天吃地沟油,适应了,保准哪天没吃上还要出大问题。

笔者认为,正是这种一味以满足需求为最大动力的盲目食品生产模式,导致食品越来越脱离“自然”本质和品味。在这种模式下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否安全?答案肯定是不安全,就是普通市民都知道多吃时令果蔬有益健康,那些反季节的东西吃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农村的养殖户也知道,自家杀来吃的猪不喂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催肥的猪都卖给城里人吃。 “科技”是把双刃剑,在推动牲畜快速堆肉,粮食快速高产的同时,正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推向可怕深渊。道理很简单,土壤被肥料弄板结了,用更厉害的松土剂对付,害虫适应了敌敌畏,用更厉害的杀虫剂对付,到最后要么人同害虫一样进化得百毒不侵,要么还得走回头路,那时人们不是愁食品是否安全,而是愁有木有可以吃的了。

食品安全,很多时候板子打在了“经营者道德滑坡严重”上,实际上我们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食品安全宏观控制政策方面值得思考的东西也很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的,我们要思考的是14亿中国人究竟怎么才能吃上安全食品,也要思考将来我们的农业向什么方向发展。痛定思痛,也许走回头路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该好好思考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在农业和食品生产上的定位了。毕竟马拉松队还可以利用“特权”开个鸡场,还有7亿城镇居民得天天到市场去购买菜米油盐。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