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明:"情妇反腐",不靠谱总比没谱强

 3月3日,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在接受对话时表示,解决公务接待费居高不下,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三公”经费公开。马馼亦指出,不太主张说什么“情妇反腐”,“如果反腐都靠情妇,现在取得不了这么大成绩。”(2012年3月4日《新京报》)

    椐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各地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都有情妇,但因情妇举报而导致的官员下马事件却屈指可数。这样看来,中央纪委副书记马馼所说的“靠情妇反腐取不了这么大成绩”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现实中我们还看到,即使是因被情妇举报而终致落马的极个别案例,还是在一定程度中,从侧面击中了反腐部门的软肋,使得我国的“制度反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让官员下马有三大利器:家中失窃、日记丢失、二奶翻脸。而在现实当中,这样的段子却无时无刻不在演绎。 其实民众在对待情妇、小三反腐是用一种极其谐虐的口吻调侃,真正的目的还是对于我国现行反腐机制的堪忧和无奈。他们一方面对于贪官的种种恶行扼腕叹息,而另一方面,反腐部门的无所作为则让他们倍感失望。渐渐地,这些特殊案例让民众逐渐从失望中脱离出来,有一种含泪似微笑。一方面,制度反腐屡屡失灵,而另一方面“三小”(小偷、小三、小姐)反腐却常常有效。之所以有这种“黑色幽默”的出现,究其原因,关键是我国反腐缺乏制度性威慑和严格执行的行动。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情妇在公众面前是千夫所指的肌体蛀虫,而在反腐案例面前又成了实至名归的“反腐英雄”。我们当然不能肆意夸大情妇在这场反腐斗争中的重要性,却要充分认清情妇在“权—钱—色”腐败链中扮演枢纽角色的两面性。她们既能诱使官员腐败,又会因不满将他们举报。所以因极个别的案例而对情妇的功劳大加赞赏也大可不必。比之于三公经费迟迟未能公开的没谱,情妇反腐在当今反而是比较靠谱的。

    大量的事实证明,民主是最好的责任机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更多地依靠媒体与社会舆论监督来反腐败,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制衡力,只有不给贪官们制造霉变的土壤,就能避免更多的贪官堕落在腐败的温床。在这场全色交易中,只要贪官还在,情妇反腐的尴尬局面也将会继续存在。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