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的“宅男”是一株社会“病梅”

他曾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放弃工作,不愿做事,甚至不愿做饭。湖北十堰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王小林“宅”在家里十多年,最终被人发现死在家中,疑被饿死。(3月18日《长江商报》)

大学生成“宅男”,已经不是新闻,但是,丰衣足食年,犹有饿死男,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悲剧。“班长”、“三好学生”、“成绩优秀”、“聪明有悟性”……这些带有褒义的评价词语,如今也似乎成了讽刺。对“宅男”之死,评议者大多认为,他是应试教育的又一例牺牲品,笔者却以为偏颇,真正“饿”死他的是社会关爱和救助的缺乏。

“宅男”不是一天形成的,其中,固然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平时重视学生成绩,忽视技能培训,生存能力低下,学生也认为,只要成绩好,考上好学校,就能找到好工作。而一旦现实与理想脱节,便会接受不了,进而逃避现实,躲进小楼成“宅男”。国家、社会和家庭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竟然是一棵“病梅”!

家庭和“宅男”自身,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宅家多年,不思工作,精神上已经出现重度抑郁症状,在没有外援提供物质帮助时,被饿死只能是迟早的事情。“宅男”之死,很容易让人看到他的“宅”,而忽视他的“病”。长期宅于家中,抑郁成病,本身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家人没有给予及时救治,社会有关部门没有给予心理健康干预,没有尽到救助和帮扶义务。“病梅”没有获得基本营养,导致枯寂而死。在病态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了不合格的产品,如果社会能够加以矫正匡扶,或可免于悲剧的发生。

“宅男”之死给人们的反思是多重的,教育者应当考虑如何为社会培养合格产品,社会应当考虑如何对“病”者进行干预和救助,而家长则应当像老舍学习,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期许,老舍曾对自己的孩子说:“只要你们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就行了”,而我们的一些家长,却逼迫孩子苦学,到头来竟然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沦为啃老的“宅男”,简直糊涂!(叶传龙)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