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医患血案,有一种“高兴”叫没人性

    □曹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一院”)发生患者捅死一人、致伤三人事件后,截图显示,腾讯网转载的此事件新闻报道后面,竟然有4018人次在网站设置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选择了“高兴”,而选择“愤怒”、“难过”和“同情”的,分别只有879、410和258人次。记者统计发现,4018人次占到了所有6161投票人次的65%。(3月26日《中国青年报》)

    患者捅死医生的悲剧让人震惊——— 可比这种医患冲突悲剧更让人震惊的,是这种“65%网友表示出了高兴”。这种莫名其妙的“高兴”,这种不合时宜的“高兴”,让人感受到了比医患冲突更可怕的网络暴戾之气,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冷峻。

    是的,这个“65%网友表示出了高兴”的调查数据,可能当不了真,并非一种真实的民意反映。问题首先可能出在“表情”的选择上,在这样的悲剧新闻之后,设置一个“高兴”的选项,本身就是一种变态的误导,很多网友根本就是随意选了一个表情。然后,很多网友也许并非真的“高兴”,他们根本没有细看新闻内容,没有认真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想当然地选择了“高兴”;还有,也许他们内心是“同情”的,可在网络这种不靠谱的语境中,他们无厘头地选择了“高兴”。无论如何,这种“高兴”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网友心态。

    但不管我们如何去淡化这种“高兴”,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面对这起悲剧,可能确实有人真的“高兴”———“高兴”的比例绝没有65%,但是,面对这种应“愤怒”、“难过”和“同情”的血腥悲剧,即使只有一个人“高兴”,也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也是让人震撼的:高兴什么呢?面对这种血淋淋的场景,面对无辜的受害者,面对撕得血肉模糊的医患关系,我们高兴得起来吗?

    表现出“高兴”的网友,可能一直是站在患者的立场、以受害者的仇恨心态来看待医患冲突的,认为不道德的医生既谋着病人的财,又害着病人的命。“高兴”的人未必是多数,可带着对立的心态看待医生的人,绝不是少数。正是这样的心态下,一出现医患冲突,舆论必然会先入为主地站到患者一方,去抨击医生的无良。面对医生被砍的“高兴”的取向,正是以这种舆情为基础的。“高兴”者认为这是罪有应得,这是患者的反抗,于是找到了一种报复的快感。可是“高兴”者没有顾及这样的现实,在这起冲突中,起码既有的调查显示,医生是无辜的,医院也是无辜的。

    这样的“高兴”,将医患的冲突、将舆论对医生的误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想而知,这种“高兴”,会激发怎样一种群体的对立感和互相不信任感。你能指望一个被这种“高兴”激发出“不高兴”的医生,心平气和、毫无心理障碍地给病人看病吗?最终的受害者,还是病人。

    最应该互相信任的两个群体,表现出了势如水火的对立。一位医生朋友忧心忡忡地跟我说过:这种不信任,表面上受辱、受伤、受害的是医生,其实最终受害并为之埋单的都是患者,因为患者在数量上虽然是大多数,却必须依赖医生,这是由医患关系决定的。我明白,医生朋友绝不是想拿“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来绑架患者,这是一个受过羞辱的医学工作者的肺腑之言。

    面对医患血案,有一种“高兴”叫没人性。这种“高兴”表明双方的冲突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极端地步。如此冷峻的现实,拿什么能够救赎买呢?我找不到答案。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