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勇敢承认并直面彩票的“副作用”

    □毕诗成

    3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一份“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彩民已达两亿多人,其中问题彩民约700万。问题彩民主要出现在18岁到45岁之间,多为高中和大专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到3000元之间,他们绝大多数感觉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中层以下。(本报昨日7版)

    以前真没注意,现在买彩票的人确实多,几乎走进每个彩票站,都有一群人兢兢业业地研究“号码轨迹”;而购买者身份各异,几乎覆盖了官员、老板、白领、打工者甚至在校学生等所有人群。难怪双色球奖池从4亿、5亿、6亿、7亿不停地跨越,彩票销售额从2009年1000亿到2011年的2215亿,翻一番只用了三年,庞大的数字背后,有多少“买彩致富”的沉重梦想。

    这么说有人一定不认同,“福利彩票”嘛,怎么能光说“发财做梦”的事儿?两元福彩不是七毛用于公益吗?我买彩票主要为了做慈善!这种说法我不否定,就像你不能否定买彩本身必然有“搏一把”的念头,否则就直接把两块钱捐掉了。我想说的是,在福利事业的招牌下,在福彩广告遍布媒体,每一个中大奖都会被放大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过分忽略了彩票的负面效应,对社会缺少应有的舆论引导?连续看到两条消息。云南宣威市某银行副行长,为了中大奖,挪用公款450万元,从一天买几元到后来一天买几千元几万元的彩票,走上了犯罪道路。深圳一男子向一两百个亲戚借4200万购买彩票,最终入不敷出血本无归,面临牢狱之灾。这当然都是特例,但这特例底下,有多少欲望冰山,我们却不得而知。从现在公布的研究报告来看,问题彩民不是某一个彩民的事,是一个普遍的群体现象,700万人也好,43万人也罢,想想那么多执着的灵魂,想想有多少慈善心态悄然变化为一种赌徒心态,难道还要别过头去视而不见吗?

    茶余饭后,拿点零钱买彩票,中了高兴,不中也无所谓,无可厚非。但当有不少人把“买彩”当成希望的全部寄托,像那位越陷越深的副行长所说的“像毒品一样”,你能说这不是一种病?买彩票买出职业病,这不是笑谈,这是现实的苦涩。根据报告,问题彩民月收入在1500元到3000元之间,这个收入在当下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会面临生活重压,他们执迷于买彩,你能说没有很重的欲望?和一个打工者聊天,他每个月一半以上的收入都买彩票了,天天想着中大奖“衣锦还乡”,买了两年最多中过一个200元。据新华网报道,有些地方小学生买彩票成风,早饭钱拿出来买彩,课堂上研究“彩经”。你得承认,如此痴迷的大有人在,能看开的,全当生活的调味品;看不开的,成了生活的苦涩剂;陷得太深的,就是前面两个极端的例子。

    为什么那么多人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于买彩票,是现实压力,还是急功近利,这不是彩票本身能解答的;但至少可以做的,是承认彩票本身是有一定负面效应的,媒体应做适当引导,引导社会树立健康的“彩票观”,让那些被彩票梦想压的太沉重的人从梦想回归现实,真实地面对;此外,加强在彩票发行制度上的优化,回应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朱卫国所指摘的“彩票游戏资源滥用,返奖比例结构扭曲,发行规模膨胀,长期无法可依”等问题。套用一句广告词:彩票虽好,却不能贪杯。毕竟,靠买彩票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而它的代价,却可能极大———拿出一部分彩票公益金,用于解决问题彩民的问题,也是中国式彩票“可持续发展”的应有内容。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