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假的社会 打假总是无厘头

    面对形形色色“伪意大利品牌”,来华高调打假的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北京工作室负责人戴胜桥最近觉得可恼又可笑。目前,意大利方面已向中国有关部门提交3批名单,除两个品牌的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外,其他尚未有明确进展,这让他备感无奈。(《中国青年报》4月10日)

    正如主流舆论一样,我也曾经对意大利品牌来华打假寄予厚望:一是我们对一些早已泛滥成灾、披着洋皮的假品牌缺乏判断力,这次有望假手于有权威的意大利打假专家而聚歼之;二是意大利毕竟有着完备的法制体系,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品牌保护等方面有着成熟经验,此番来华打假,不费吹灰之力将那些造假售假者擒于帐下是颇值得预期的。

    殊不料,如今意大利打假专家亲自来华,打假大业仍是“出师未捷人已疲”。这与那些涉及的伪意大利品牌企业的种种护身有术有关,比如此类企业祭出惯常的手段,或“理直气壮”,或扮无辜,或忙着“毁灭证据”等,仍能奏效于一时。但恐怕更多的还是与我们的“国情”有关,山东众成仁和(淄博)律师事务所于启光律师就判断,“可能因为不太了解中国国情,老外这么打假可能陷入僵局”。这不,在意方先后向中国有关方面提交30个涉嫌假冒的意大利品牌后,曾踌躇满志的洋专家已陷入一筹莫展的僵局。

    也许正如于启光律师所说,国情有别,于是出现了意大利政府方面作为投诉主体并不合适等法律问题;但我认为,最大尴尬恐怕莫过于意大利来华打假之后,其锐利的法律武器遇上了我们这个容假社会巨大且绵软的棉花包了。

    一个容假的社会,常常是角色颠倒的。常见情形是,打假不是常态,作假才是常态;打假被视作冥顽不灵,作假才被看成灵活变通;打假者不受待见,身心俱疲,但作假仿冒行为则很容易拿到护身符,至少能得到同情;打假者不论是经济打假的王海还是学术打假的方舟子,反倒常常被人质疑动机不纯、头脑有毛病,而作假者要么备受同情、被强力庇护,要么在洗白身份名利双收之际,更令效仿者层出不穷。

    一个容假的社会,更是职能不清的。即使一些肩负打假职责的职能部门,面对打假的吁请和投诉要么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提不起精神头儿来,要么部门之间大耍其太极拳以寻找推诿的理由。总之,这样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总在有意无意之间留下从容作假的缝隙。

    在这样的情形下,意大利打假专家来华打假遭遇尴尬就不难理解了,不仅有关企业可以不紧不慢地躲猫猫,就连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坐观成败泰然处之。甚至于如今眼睁睁地看到假意大利品牌仍在公开销售,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北京工作室负责人戴胜桥已经开始摸着不北了:“这些品牌是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的,我们该向哪个工商部门举报呢?”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