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皓:在阳光下作别报刊亭

    “骑着自行车或散着步,从路边小报亭窗口里接过相熟亭主递过的报刊,这种浓浓的人情味,今后将成为河南省郑州市民的共同回忆”(《中国新闻网》4月23日)。

    400个报刊亭,的确不是个小数目,挤在郑州市的道路上,对于经常卖报的人来说,是一种便利,而对于只是路过的人来说,便会觉得占道影响通行,可是,有多少人考虑过报刊亭主的感受?400个报刊亭说拆旧拆,有没有人同他们商量过?

    这些城市的标记,在建立之初乃是本着为下岗职工、伤残人员等提供就业渠道,风雨二十载它们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也为一些市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时代发展,报刊亭激增无可置否,“占道成常态,无证及超经营”,难道不是因为监管失职?如果此现象在初期就能被遏制,还需要如此好大的工程吗?

    城市需要发展,市民需要便利,报刊亭主需要生活,在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哪一头都不该看轻,如何来权衡各方的利益,笔者认为同样需要借鉴“阳光拆迁”的原则。

    其一,提前召开拆迁听证会,听取报刊亭主的意见,并积极予以公示。笔者相信,不是每一个报刊亭都有理由安排被拆的命运,对于那些远离加油站、商场甚至书店的市民,保留一到两个报刊并不为过,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报刊亭也是角落里的一道风景。如何把市政拆迁同报刊亭主的关系协调好,只有听取了双方的意见才能得以最好的实施,万不可搞一刀切的形式。

    其二,拆迁一定要考虑补偿问题,报刊亭就像店铺一样,它们也需要老顾客,拆掉或者迁走势必会给他们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下岗、伤残人士,他们大多以卖报刊为生,其影响更为明显,而阳关拆迁是需要坚持无私的原则,只有保证了弱势群体的既得利益,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三,合理规划迁移地址和安排就业。商场、书店、加油站对报刊亭的需求程度有多大是需要深究的,对于客源的要求,可行性有多大恐怕需要市政拆迁部门下细工作调查;而市区的容量在一定范围内总是有限的,所以有部分报刊亭主不得不面临改行的困境,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再就业的工作,他们或者年迈、或者知识欠缺、或者残疾,种种因素都制约着他们的生活,那么各种因素都需要尽可能的考虑进去。

    城市发展不应该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一个明智的政府更应该懂得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只有当阳光能照在每个角落,我们才能说社会进步了、文明了。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