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童:自有住房远超世界未必“超有面子”

    日前,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城市户籍受访者3996个家庭中,有3412.36个家庭拥有各种类型的自有住房,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而城市第一套房平均收益率在300%以上。(5月14日《北京晨报》)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屋宽不如心宽”。但这不等于说,为了崇尚心境的自由,就算租房居住也是一种乐事;而是讲,首先得有自己的房子,至于面积大点小点则可淡然处之。循着这种传统和思维,现在调查出咱们这个国度的自有住房率远超世界水平,也就不属奇怪现象了。

    自有住房远超世界不足为奇是一回事,但这样的“超一流数据”,是否也隐喻了某种意义上的“超有面子”呢?我看却未必。许多国家的实践早已表明,保持一定比例的租房居住家庭,其实对经济社会的和谐顺利发展,可能更为有利。可实话实说,我国的民众即便也有这样的“配合意识”与“大局意识”,在现实中则马上会发觉“太不划算”而改弦更张。

    “应该买房”的头一个十足理由是,孩子的教育牵着房子。在许多城市和地方,有没有自有住房,往往就是能不能就近入学的“硬通货”。正因为如此,为了给孩子争得一个心仪学校的入学名额,别说勒紧腰带、东拼西凑地去买下一处学区房,有些实在没有办法的家庭,甚至只得备感酸楚地动起了“挂靠公厕”的脑筋。

    “应该买房”的再一种强大支撑是,“便宜”的确无“好货”。近些年来,出于公益考量也好,出于接轨意识也罢,各地各城市的公租房、经适房,确实也在不断推出。但太多的实例足以表明,选择了这类性质的住房,往往也等于选择了“地段偏僻”和“生活不便”。于是,在“长痛不如短痛”的朴素观念指引下,许多人必然相信“宁可节衣缩食,也要自拥住房”。

    安居乐业是检验公民幸福程度的基本元素之一。但是,如果“安居”的定义,被狭隘地限制在了必须千方百计地购买和拥有自有住房,而且是最好不是那种“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经适房,那么这种“超世界水平”的比例数据,就算达到了100%,恐怕也掩饰不了“超强”表象背后的“超弱”底牌。

    真的期望,自有住房远超世界未必“超有面子”的理念,能够更多地体现在文件里,更快地反应于执行中。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