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小飞:“获奖专业户”不该只是笑料

    50岁的杜伟新已经记不清自己具体得了多少奖了,只能模糊地记起,全国性的奖项有130多个,如果加上其他杂牌奖,至少在200个以上。从1995年开始“获奖”,这位朴素的乡村教师一共用于各类“获奖”的花费超过10多万元。杜伟新说,这些支出占了他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除了吃饭、抽烟和为母亲治病,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获奖上。(2012年5月17日 广州日报)

    打开网页,杜伟新这位身材消瘦、面部略显苍老和疲态的乡村教师正襟危坐,旁边则是一座座金灿灿的奖杯和一摞摞红彤彤的荣誉证书。若在平时,这些奖杯和荣誉或多或少都能代表主人辉煌的过去或成就,但对于杜伟新不是,这些奖杯和荣誉给他带来的除了从重点中学被赶到普通中学、乡村小学的悲痛遭遇而外,就是校方的无尽指责、同事背后的冷言冷语和指指点点,还有就是社会对他“痴迷入戏”、“中毒之深”的揶揄谈资和笑料。

    事实上,真正的奖杯和荣誉是对工作业绩和奉献精神的肯定和鼓励。不可否认,杜伟新对荣誉“天下皆浊我独清”的痴迷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他对崇高社会地位的追求和向往,代表着他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只不过,杜伟新所追求的荣誉屡屡遭人诟病的是,他不是立足本职工作追求卓越和优秀,而是脱离于本职工作之外,一味地沉溺于花钱赞助、花钱购买,这样的“山寨荣誉”大多为“江湖骗子”诈骗钱财的诱人饵料,既得不到官方认可,也不可能得到同行或社会认可。这样的“山寨荣誉”明显真金白银成色不足,再多又有何用?

    然而,我们不可忽略一个事实。杜伟新对“山寨荣誉”如此痴迷,“山寨荣誉”当真会有如此长期的“地下市场”?这里面的个中缘由肯定十分复杂,但是,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警醒和思考:一是文化稽查管理部门屦职尽责欠到位。在现实生活中,不光是一座座奖杯、一摞摞荣誉证书、一个个社会职位可以轻松花钱搞定,就是“山寨版”的学历证书、结婚证书,甚或单位报销的各种票据也能花钱轻松搞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的文化稽查管理部门查处整治力度不够,没有彻底铲除那些藏匿在死角死面的“臭垃圾”。二是“获奖专业户”的背后推手是谁?。杜伟新对“山寨荣誉”情有独钟,愚以为其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一个人身上。作为教师,其背后有没有调资晋级的荣誉泛滥?按资排辈?不管是“官方荣誉”还是“山寨荣誉”,若与现实利益挂钩都将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重要“推手”。三是在诱惑面前该有怎样的心态?杜伟新痴情“山寨荣誉”,这当然荒唐。但是,也有更多更荒唐的人在金钱的诱惑下,深陷“传销”漩涡干着更荒唐的事;还有偏僻农村的愚昧群众在“有病不用医”、“种庄稼不用肥料”的蛊惑下虔诚膜拜……这些现象看似与杜伟新爱好“山寨荣誉”风马牛不相及,但实则都在人的贪欲过重,这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似乎在残酷现实中偏离了正常运行的轨道。

    “获奖专业户”只是社会个别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倘若对此类现象只是冷眼旁观,一笑了之,杜伟新的“山寨荣誉”情结已经让他和他的家庭够累了,我们可以就此打住。如若不然,我们是不是都可以放下多余的指点和不屑,多一些人文关怀,去启发、开导、帮助像杜伟新和像杜伟新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呢?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