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顺:“誓死护证”拔高高考矮化生命

    54,湖北宜都市二中女教师周玉兰,在为高三学生送准考证时,遭遇劫匪。搏斗中,她忍住剧痛死死护住准考证。5日,躺在病床上的周玉兰向媒体表示,孩子们的前途比她的生命更重要。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66〈京华时报〉)

    不知从何时期,每临高考,各大媒体总要不惜版面对高考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其中包括对高考期间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宣传。这不奇怪,毕竟,高考走到今天,不仅已俨然成了一场全民战争,成了国人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话题,成为家有考生的家长们的头等大事,也似乎成了媒体之间的“生死大战”。

    但当我在林林总总、包罗万象的高考新闻中,读到开头的新闻时,特别是看到孩子们的前途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句豪言壮语时,我还是顿时怔住了,于是,禁不住在这里罗嗦几句。

    无疑,为了护住659张准考证,誓死与劫匪拼斗到底,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的壮举,值得称赞,但问题是,这种代价是不是太大了?而且有没有必要?显然,值得商榷。

    事实上,不说准考证到底算不算一种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个人财产,也不说大多数劫匪图的是钱财,即便是那659张准考证不幸也被劫匪盯上并抢走了,对考生而言,不是今年参加不了高考,明年还可以继续参加吗?对有关部门而言,不是还有个特殊情况特殊处的办事原则吗? 

    恐怕只有一种解释比较靠谱,便是除了周老师认为的孩子们的前途比她的生命更重要,无非是一种正确的英雄观,可能在某些国人和某些新闻从业者那里同时出现了错位或迷失。以至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要想成为人们心中慕拜的英雄,必须得流点血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而事实上,也只有当一个人既作出英雄般的举动又说出英雄般的豪言壮语,才被认为有报道的价值。也才可能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

    作为一种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为一种品质,“先人后己,舍己为人,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应该提倡。但必须厘清的是:苦与死决不能当作煮酒论英雄的首要根据,因为无论何时何种情况,苦与死都只是献身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终级目的。同时,不能因为先人后己,舍己为人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就无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甚至上升为糟蹋生命的理由。毕竟,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仅只有一次,也是最为宝贵的,应该加倍加珍惜。最后,预祝周老师早日恢复健康。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