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吃空饷”,不缺办法缺决心

    近日,长沙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查处“吃空饷”的最大困难,是难以了解各单位的真实情况,“这需要被查单位和公众的配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则认为,查处“吃空饷”难在两点,一是人员编制不透明,二是监管程序有漏洞。在一些地方,被查单位、被查个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互相“打掩护”,令查处工作无从下手。(6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查处“吃空饷”,确实需要被查单位的配合,但是,如果被查单位不配合,甚至包庇“吃空饷”者,是否意味着查处工作便无从下手?显然不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虽然对公众不透明,但也不是一笔糊涂账,一个单位有多少在编人员,地方财政给多少人发放薪水,上级机关和相关管理部门了然于心,只要肯花力气到各个单位认真排查,就不难挖出“吃空饷”的人。

    一个人暗地里贪污受贿尚且会露馅,一个人长期在编不在岗岂能瞒天过海?作为普通民众,实在想象不出查处“吃空饷”会有多难、究竟难在哪里。

    当然,如果只是发一个文件,要求各单位自查自纠,然后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各单位上报情况,如此查处“吃空饷”是不会有多大成效的。准确地说,这种所谓“查处”,其实是变相怂恿一些单位包庇“吃空饷”的人。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某个人能够长期“吃空饷”,定然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准许或默许,其中极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得到了好处的单位领导,自然会为“吃空饷”者打掩护,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个道理简单得用脚指头都能想到,如果查处“吃空饷”仍采取自查自纠的方式,只能说明一些地方缺少查处的决心和勇气。

    若有足够的决心,查处“吃空饷”便有许多雷霆手段可用。比如,把查处“吃空饷”与单位领导的乌纱帽挂钩,试看还有多少单位领导愿意拿自己的官位为“吃空饷”打掩护。再比如,在查处“吃空饷”的同时顺藤摸瓜,查查“吃空饷”背后的利益输送,试看还有多少单位领导敢为“吃空饷”开绿灯。还比如,“吃空饷”在本质上几乎相当于贪污公款,对于“吃空饷”者,不仅要求退还其牟取的薪水和福利、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开除公职,而且要立案查处,给予法律层面的制裁,试看还有多少公职人员敢于“吃空饷”。

    仅浙江永康一个县级市,就查出“吃空饷”者207人,这还只是阶段性成果。另据报道,湖南等7个省(区、市)已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哪怕以一人年均耗费公款5万元计算,7万多名“吃空饷”者一年耗费公款即达数十亿元,而全国有多少“吃空饷”者?这么多年来共耗费公款多少?恐怕是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很多地方财政捉襟见肘,一些地方政府动辄“哭穷”,可是,宝贵的公共财政却在供养一大批“蛀虫”,中国的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吃空饷”者。

    “吃空饷”是一种让民众深恶痛绝的腐败。与其强调查处“吃空饷”的困难,不如强化查处的勇气和决心。“吃空饷”泛滥到如今的地步,主要问题并不是缺少查处的办法,而是缺少查处的决心。或者说,查处“吃空饷”的最大困难,其实在于决心不大、手段不硬、措施不严,在于一些地方姑息迁就、心慈手软,在于一些地方、部门没有人真正珍惜、心疼纳税人的血汗钱。(浦江潮)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